曲靖師宗:香蔥產業一路爭“鮮”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以香蔥產業為抓手,優化種植結構、提升質量,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一棵棵小香蔥,正成為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在師宗沃土上續寫“綠葉子”變“金葉子”的共富新篇。
勞作中的蔥農。
在師宗縣彩雲鎮香蔥種植基地裡,翠綠的蔥田隨風翻涌,現代化噴灌系統劃出銀色弧線,蔥農穿梭其間採收、分揀、稱重。
“開始稱蔥啦,大家把你們拔的蔥都提過來,有序排好隊,我邊檢查邊稱,現場就給你們結工錢!”傍晚時分,工人們將香蔥裝袋排隊稱重,接過工錢時笑容滿面。這把“致富金鑰匙”正串聯起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紐帶。
貴州客商鎖彭剛看著收購的高品質香蔥說:“根據市場的需求,每一年分旺季和淡季,淡季每天需求40—50噸,旺季的時候差不多100噸,我們自己從田裡面拉到洗蔥廠的運輸車固定有8輛,但是旺季的時候不夠就要從外面調。”話音未落,運輸司機馬玖友便坐進駕駛室,將載滿香蔥的貨車向洗蔥廠駛去。馬玖友介紹:“我一天大概能拉一到兩趟香蔥,一趟能掙300到400塊,平均下來一天就是500塊錢的收入。”
香蔥打包成捆。
沾著泥土清香的香蔥半小時內“轉戰”清洗車間。工人們分揀、去雜、清洗、打包,動作行雲流水。郭阿姨邊洗蔥邊笑著說:“一天能洗500斤,收入200元。”
洗蔥廠負責人李小春介紹:“30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時,400名工人日清洗300—400噸蔥,主要發往北京、鄭州、武漢等地。”
香蔥運輸保鮮是關鍵。某制冰廠帶班人員張永平指揮冷鏈車裝卸時說道:“我們制出來的冰滿足師宗、瀘西等地生鮮需求,高峰期日產量達七八百噸。”基地門口的自制冰塊讓香蔥搭上“空調房”,以最新鮮狀態走向全國市場和餐桌。
目前,師宗縣香蔥種植面積達18.48萬畝,年產量27.72萬噸,產值11.08億元,帶動6萬農戶增收。配套建成7座冷庫、3家洗蔥廠、2家制冰廠和1家塑料袋廠,為“師宗小香蔥”品牌筑牢產業鏈根基。(盧俊欣、竇盛根、陳忠榮 文/圖)
來源:師宗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