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加快創新步伐 助推雲嶺發展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科教興滇、人才強滇戰略,著力提升體系化攻關能力、企業主體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創新資源匯聚能力、科技統籌協調能力,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動能。2024年,雲南省新增備案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555戶,總數突破1.4萬戶﹔高新技術企業淨增600戶以上,總數突破3800戶,基本實現3年總數翻番﹔新組建雲南錫銦實驗室,新建設29個省重點實驗室,新建12個省技術創新中心和8個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增強科技供給
多年來,雲南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穩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針對全社會研發投入不足,創新主體、創新平台、創新人才不多不強和基層科技力量薄弱等問題,累計出台100多項配套措施,營造更加良好的創新氛圍。省、州(市)和縣(市、區)各層級加強聯動合作,形成科技創新工作合力。
“錨定建設滇南科技創新中心目標任務,紅河州筑平台,打牢科技創新根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科技局局長張嫦介紹,聚焦重點產業,紅河州引進與之關聯性強和契合度高的省內外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熱區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固廢和煤化工創新平台、有色金屬新材料創新平台、高原特色農業創新平台、科技入紅河成果對接交流合作等創新平台,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從全面提升科技項目管理質量和水平,精准組織重點產業領域科技攻關到抓好抓實全社會研發投入工作,更好發揮省級財政科技資金帶動作用﹔從圍繞天文、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優勢特色學科領域,優化完善基礎研究計劃體系到推動創新平台建設步伐加快……雲南省持續打牢科技創新根基,科技供給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雲南省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達 346.73億元,增速全國排名第六位。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雲南省加快推動省內外、國內外創新要素落地雲南,讓更多科技機構來滇發展、海內外人才來滇創新創業、科技成果在滇轉化。
作為省科技廳、普洱市政府與湖南農業大學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雲南循環農業產業研究院實施“一個院士專家團隊支撐一個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在引才用才、資源調配和管理服務的靈活作用,助推地方產業提質增效。經過3年發展,研究院組建了一支省內外融合超200人的技術團隊,在普洱、昆明、文山等地建成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56個。
提升創新能力
今年3月,省農科院在昆明舉行發布活動,篩選該院10個高產優質品種及10項生產技術供全省推廣應用。這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代表國內領先或國際前沿水平的品種,通過多點示范增產增收效益顯著,為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由省農科院牽頭建設的雲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建立以智能設計育種、基因編輯為核心的生物育種技術體系,水稻雜種不育機制、花卉功能基因組等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近年來,共有21個品種和21項技術入選雲南省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佔全省40%以上。”省農科院院長王繼華表示。
多年來,雲南省聚焦企業這一創新主體,探索開展派駐企業科技特派員、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試點、高新技術領軍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試點等工作,逐步形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生態。同時,緊盯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促進人才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全省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132個,新遴選科技領軍人才4人,高端外國專家19人、團隊30個﹔新選聘132名科技副總,選派195名企業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
創新主體的加快培育、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讓雲南省創新氛圍更加濃厚,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2024年,雲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居全國前列,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居西部前列。
“作為雲南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鏈主企業,雲南白藥推動形成種業、種植、加工、貿易、金融、物流、服務全要素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雲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平說,目前,公司AI技術已成功應用於三七、茯苓等藥材的智能色選與精准型選,同時構建數字化質量標准庫,全面滿足市場對藥材個性化、多樣化的定制需求。
賦能產業發展
打破國外在大尺寸高品質氧化釩材料制備上的壟斷﹔“雲蔗081609”品種高峰期蔗糖分打破國際最高紀錄,丘陵山地甘蔗機械化生產模式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成果推廣應用面積超過300萬畝……2024年,雲南省一批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和轉化應用,助推了重點產業提質增效。
多年來,雲南省組織重點產業領域科技攻關,推動銅、鋁、錫等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強化產業鏈深度延伸﹔謀劃培育銦、鉑、鍺等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聚焦數字經濟,推動人工智能落地應用,加強新能源電力算力結合發展,支持新型儲能開發應用。同時,聚焦高原特色農業,在生物育種、高原山地農機裝備、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等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通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國內第一梯隊的工業控制器PLC、工業控制軟件高科技專精特新企業。”聯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宗凱介紹,公司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20%用於技術攻關,承擔國家、省、市10余項科技專項。持續的技術攻關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目前公司在自主可控的工業控制器PLC、工業控制軟件等方面取得54項專利、165項軟件著作權。
“十四五”以來,雲南省圍繞新材料、數字經濟、先進裝備制造、綠色能源等重點產業,立項支持重大科技項目247個。2022至2024年,雲南省立項支持生物育種科技項目29個,選育出一批優質高產、多抗廣適、適應機械化種養、輕簡化栽培及產業融合發展需求的突破性系列新品種。在創新引領下,雲南省正推進資源型產業做強做優做大,並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雲南省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在南亞東南亞語言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究、產品研發及應用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開發的軟件為公眾提供日均600萬次翻譯服務。雲南省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主任余正濤表示,聚焦雲南特色產業,應組建“頭部企業+產業鏈+科研院所”的創新聯合體,打造本土化高水平AI團隊,實現行業大模型關鍵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助推產業發展壯大。(記者 季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