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了社區美了生活 貴峰花田有喜事

春光爛漫,花開正好。
“這片花田都歸我管。”和月華指尖輕撫過綴滿花苞的枝頭,聲音裡帶著掩不住的驕傲。智能溫室裡有些悶熱,她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又彎腰修剪起花枝。
三年前,和月華來到雲南省麗江市的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上班。“以前在市區工作,光坐公交車來回就得倆小時,現在騎車十多分鐘就能到。”和月華家就在園區所在的貴峰社區,在“家門口”上班的她,不僅中午能回家做飯、照顧孩子,工資也更高了,日子越過越舒心。
來到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工作后,和月華笑容燦爛。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這幾年,與和月華一樣,貴峰社區過上這樣幸福日子的居民越來越多。為啥?原來是當地轉變發展思路,以綠色為發展底色,引入花卉產業,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如今,社區“顏值”更靚,居民錢包也鼓起來了。
經歷“美麗蛻變”的貴峰社區位於麗江市古城區開南街道。十多年前,這裡居民多以務農為生,但社區地處麗江壩子低窪地帶,飽受自然條件制約:村民旱季盼雨來,雨季又常遭受內澇。更令人憂心的是,村裡還有個水泥廠,與最近的村子隻有400米之隔。據貴峰社區黨委書記和立峰回憶,當年水泥廠機器轟鳴,不僅使整個街區籠罩在粉塵之中,還因開採后山資源,導致山體裸露。
要想發展,咋辦?光靠種地可不行,得有產業“撐腰”!
借著古城區搞“一縣一業”花卉產業的東風,2016年起,貴峰社區開始整合土地資源,陸續引入花卉企業,建起了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
日照長、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誰能想到,貴峰社區近2400米的海拔卻成了種花的天然優勢。依托高原氣候,再加上科技加持的高標准溫室,這裡種出來的鮮花顏色艷麗、花苞大、鮮花瓶插期長,這些高端鮮切花不僅暢銷一線城市,還遠銷海外。
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有了產業,不少當地人就在家門口的產業園裡務工,村民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以前打工滿身臭汗,現在打工一身花香。”站在鮮花包裝生產線旁,貴峰社區村民和國珍一邊說,一邊手裡忙個不停。幾年前,她家將10畝土地流轉給園區,一家三口都來園區務工,有土地流轉金,有務工收入,年底還有村裡的分紅,一年下來,家裡收入超過10萬元。
產業興,還要生態美。
關停水泥廠、修復受損山體,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庭院美化示范戶等項目……這幾年,貴峰社區修起污水管網,種植大片木梨、菊花,連花卉產業園區的灌溉水也實現了循環利用。
好環境引來了觀光客。依托花卉產業,貴峰社區組建鄉村旅游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開發研學、旅居、觀花等新業態,走出一條“農花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2022年,依托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坐落於貴峰社區的四季花開景區成功獲批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如今,漫步貴峰社區,街道干淨整潔,納西民居錯落有致,遠眺可觀玉龍雪山,近處能賞絢爛花海。“這幾年村裡變化大,來村裡旅游、旅居的人越來越多,”這段時間,貴峰社區大來下村村民和韶蘋也忙著把家裡的納西老宅子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
貴峰社區內,絢麗的花海與遠處的巍峨聳立的玉龍雪山遙相輝映。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現在,路邊栽的是花,地裡種的還是花,社區裡的土地基本都跟花有關。”和立峰感嘆,2016年,貴峰社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萬元,2024年就增加到近3萬元﹔而村集體收入更是從2019年的3.8萬元飆升到2024年的36.4萬元。
春日暖陽下,遠處的玉龍雪山的皚皚白雪閃爍著銀光,與湛藍的天、翠綠的樹相互映襯﹔山腳下,貴峰社區繁花似錦,芬芳四溢。從“灰頭土臉”到“花香滿徑”,貴峰社區的這條以綠為底、鮮花鋪就的發展“幸福路”,正向著更明媚的遠方延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