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昭通:黨建賦能 沃土“生金”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2024年,雲南省昭通市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綜合產值達978億元,蘋果、土豆等“土特產”成為農戶們的“致富果”。這得益於昭通在打造千億級高原特色農業上下功夫,堅持黨建引領強根基、科技賦能提質效、聯農帶農固根本等措施。
黨建引領強根基,特色產業“立起來”
昭通將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一號工程”,堅持高位統籌、專班推進、政策護航,成立市、縣兩級產業工作專班和產業專家組,形成由組織部門統籌協調,農業農村部門管理指導,鎮(街道)、村(社區)具體落實的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制定發展壯大農特產品實施方案,推動政策、資金、技術向蘋果、馬鈴薯、竹子、天麻、花椒等農特產業傾斜。
同時,昭通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農特產業”的發展模式,在全市農特產業成立產業鏈黨支部和聯合黨委44個,覆蓋種養、加工、銷售全環節,推動農特產業形成“支部領航、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抱團發展格局。
產才融合提質效,產業鏈條“延下去”
為推動農特產品延伸產業鏈,昭通在農業農村部門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下設84個專家組,對農特產業發展的鄉鎮、村(社區)“一對一”指導,幫助解決遇到的問題或瓶頸,為特色農業提供決策咨詢、技術服務。
2024年,昭通共選派了1200余名產業指導人才深入一線,共開展培訓2000余場次,參訓群眾達16.5萬余人次,為全市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術支撐。同時,在全市推行“人才+合作社”“人才+企業”“人才+項目”模式,健全幫扶人才與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人才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聯農帶農固根本,共同富裕“實起來”
昭通市積極推廣以“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公司)+合作社+農戶”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單家獨戶“散兵游勇”“各戶為戰”“單打獨斗”的情況,以高度組織化引領,實現規模化、組織化發展。
同時,探索“龍頭企業捆綁合作社、合作社捆綁農戶”的發展方式,村“兩委”領辦600余個蘋果、馬鈴薯、竹子、天麻、花椒等農特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進行產銷對接、勞務合作。目前,全市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或流轉方式共集中土地830萬余畝,帶動農戶33萬戶126萬人發展農特產業。(段隆蛟、徐有定)
來源:昭通市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