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網約護士”推廣還需邁過幾道關

2025年04月02日08:12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網約護士”推廣還需邁過幾道關

  “有訂單來了!”接到提示信息,四川天府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陳丹、付琴隨即出發,趕往4公裡外的小區,為骨折恢復中的72歲張奶奶更換尿管排尿。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手機預約、上門服務的“網約護士”在多地出現。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多樣化健康需求增加,居家護理服務成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行動不便患者的剛需。如何讓“互聯網+護理服務”能夠“叫好又叫座”?

  “一鍵上門”暖心護理解決患者“急難愁盼”

  下午5點,浙江省寧波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護士長陳旦的手機響了。“浙裡護理”平台信息顯示,有位剛坐月子的張女士下單了中醫手法通乳服務,需要護士上門。陳旦馬上通過電話詳細了解對方情況,帶上所需物資,趕了過去。

  護理結束后,陳旦還對產后哺乳等注意事項進行了指導。“謝謝陳護士,我現在好多了。”張女士感激地說,自己是第一次下單“網約護士”服務,覺得方便又貼心。

  2019年,國家衛健委率先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此后,試點范圍逐步擴大。截至2024年5月,全國共有3000余個醫療機構開展7類60余個網約護理項目。

  記者了解到,當前“網約護士”的運營模式不一,有的是醫院自己運營,通過醫院官方小程序預約﹔有的依托地方政府已有的智慧政務或智慧醫療系統﹔還有的是醫院與第三方平台合作,或第三方平台獨立運營,統一在第三方平台預約。

  湖南目前有1萬多名“網約護士”。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肖亞洲告訴記者,醫院培養了200多名“網約護士”,能開展管道護理、家庭呼吸照護、壓瘡護理、癌痛管理等37項居家上門護理服務,已累計服務1.65萬人次。

  “上門服務微信群有近百名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醫院小程序會智能匹配位置,方便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就近‘接單’。”四川省婦幼保健院護士劉慶蘭說。

  京東健康推出的“護士到家”目前提供40多項護理服務。據介紹,平台上的“網約護士”均為高年資護士,大部分具有三甲醫院工作經歷。“換藥、打針、採血等項目佔整體需求的50%以上。”京東“護士到家”相關業務負責人說。

  推廣尚面臨諸多因素制約

  省去了往返醫院的麻煩,規避了交叉感染的風險,“網約護士”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在寧波市,2024年上門護理服務9.4萬人次,同比增長80%,護理咨詢同比增長53%。

  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潛在的巨大社會需求,“網約護士”推廣還存在一些現實困難。

  ——收費缺乏標准。現在,“網約護士”收費多為醫院或平台根據當地情況自主確定。記者在多個“網約護士”小程序及App上看到,多項服務收費標准不統一,同一項打針服務費用相差幾十元至上百元。

  寧波市衛生健康委規劃與數字化發展處處長朱春倫說,與院內護理相比,上門護理除了需要收取正常的醫療服務費外,還需要收取來回交通費、上門服務費等費用。“對於長期臥床並需要經常護理的患者家庭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朱春倫說。

  ——存在醫療糾紛等隱患。採訪中,有護士擔心,患者家庭不具備相關硬件條件,上門護理操作不易,容易產生醫患糾紛。“如果患者對服務不認可,找到醫院投訴,現場又沒有監控,我們如何安心工作?”一名護士說。

  業內人士表示,在院外實施醫療行為會面臨較大的風險,特別是出現緊急情況時,患者家中不具備應急搶救條件。

  據了解,由於擔心針刺等侵入性項目造成藥物不良反應,當前“網約護士”上門護理的項目大多比較“保守”,以非侵入性為主。

  ——部分護士群體負擔較重。記者了解到,多地的“網約護士”大多利用業余時間上門服務,部分大醫院的護士醫療負擔較重,積極性不高。

  “醫院的績效對上門服務沒有明顯傾斜,接一單就幾十塊錢,每天在醫院從早忙到晚,回到家有時候都晚上10點多了,實在沒時間再去接單。”一名三甲醫院護士坦言。

  也有患者家屬抱怨說:“一單轉手了三個護士,最后接手的護士也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到達。”

  多點發力推動“叫好又叫座”

  我國目前有約3500萬失能老年人,佔全體老年人的11.6%。據測算,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800萬左右。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推廣“互聯網+護理服務”,既有助於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行動不便患者的需求,也有助於適度分流醫院就診患者,緩解就醫難題。

  護士數量是否足夠,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服務質量好不好。針對“網約護士”人手短缺問題,多位專家建議將上門護理納入醫養結合工作,促進養中有醫﹔醫療機構的專業護士與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聯動,形成高效協作的上門服務團隊。

  收費如何更合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副院長李學軍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網約護士”的收費標准,探索將上門護理服務費用納入醫保,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記者了解到,2024年,寧波市海曙區創新推出“專曙護理”消費券,每張消費券面額100元,單筆訂單滿100元可直接抵扣﹔全年共發放消費券1萬張,區域內“網約護士”日均訂單量從50單上升至70單。“建議有條件的城市探索發放護理專項消費券,統一收費標准與規則,促進‘網約護士’的推廣。”朱春倫說。

  “當前服務推廣的一大瓶頸在於護理人員的責任邊界尚未厘清。”四川一家三甲醫院護理部負責人認為,可通過購買第三方責任險等方式,維護服務提供者與患者的權益。

  給上門護士配備衛星定位裝置、設置一鍵報警功能、全程錄音錄像……受訪人士建議,可採取這些技術手段提升安全性,並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確保提前溝通到位,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記者了解到,多地醫院正在探索加強“互聯網+護理服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湖南省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負責人劉姣介紹,醫院的“網約護士”服務結束后,由項目后台、患者及家屬、平台護士三方對服務進行評價,確保服務質量安全。

  多位專家認為,多點協同發力之下,“網約護士”會更便利、更規范,真正實現“叫好又叫座”。(董小紅 黃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