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送涉詐宣傳品,快遞企業管理漏洞要堵上(民生觀)

快遞企業和相關部門要對加盟網點加強監管,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收到莫名其妙的小件包裹,打開后裡面有小禮品,還附帶一張印有“掃碼返現”字樣和群聊二維碼的卡片……近年來,類似的詐騙手法讓不少人上當。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公告,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因部分加盟企業對協議客戶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致使涉詐騙宣傳品通過韻達寄遞渠道流通,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已被依法立案調查。
追求效率的同時,安全底線不容突破。電商經濟蓬勃發展,快遞安全已經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行業的加盟模式,雖然能幫助企業迅速鋪開網點、擴張業務、降低成本,但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按照法律規定,快遞企業總部對加盟商的運營行為負有統一管理及監督義務,若因監督不力、管理疏忽引發安全問題,總部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有的加盟網點為追求業務量,執行實名收寄、收寄驗視、過機安檢“三項制度”時敷衍了事,總部若對此視而不見,安全責任便會層層落空。
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執行統一安全標准。強化管理及加盟網點管控,不能只是事后補救的“一陣風”,從總部到網點要形成並執行統一安全標准。增強主觀意願之外,企業還要提升識別偽裝物品的專業能力,將數據加密、包裹抽檢、廣告審核等環節納入常態化管理。借助技術賦能強化包裹內件抽檢、利用大數據識別異常訂單。這些舉措或許會增加企業短期成本,卻是強化安全防線的必經之路。
從個人層面來講,消費者要提高警惕。收到可疑快遞時,要注意核實寄件信息、聯系寄件人或使用反詐APP掃描二維碼等方式進行識別,發現異常及時報警。遇到詐騙時,應採取措施維護自身權益,要求快遞公司賠償因信息泄露或包裹安全問題導致的損失﹔若詐騙行為涉嫌刑事犯罪,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此次事件,相關企業要吸取教訓,整個行業也應重視警醒。企業若想轉危為機,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就必須端正態度、拿出實招,完善內部風控、推動加盟網點標准化管理、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反詐聯動。監管部門也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重業務量、輕風險防控”的企業形成有效約束,推動快遞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