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山會海”到“田間地頭”
——雲南省基層減負工作一線見聞

“文件少了、會議少了、填報表數少了、督檢考少了,干部走訪群眾的時間更多了。”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瑤山鄉黨委書記盤健在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向大家談起了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的變化,代表們頻頻點頭表示贊同。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是黨中央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務。雲南省委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明確要求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領導做起,拿出決心、拿出措施、拿出魄力,緊盯基層反映的痛點難點堵點,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宣戰。
一場推動從簡單考“材料”、查“痕跡”向重點考成效、看作風轉變,讓基層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服務”的治理升格實踐正在全省各地開展。一年時間,省級通報27個典型案例,各州市累計通報148個典型案例,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由糾治一個問題帶動解決一類問題。
“少了文山會海、陪檢迎檢、開具各類証明,干部有了更多精力和時間與村民們一起謀思路、促發展、辦實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馬白鎮黨委書記蘇金龍介紹,基層減負以來,原來社區履行職責、出具証明事項共36項,現在隻保留2項。
基層減負開展以來,馬關縣全面梳理完善村(社區)依法履職工作事務、協助工作事務、減負工作事項、証明事項等4張清單,對履職事項的依據、承擔機構、對應上級部門、鄉鎮(街道)配合職責等進行明確,逐步實現基層減負制度化、長效化。
“騰出的時間,我計劃重點到基層,給年輕的村組干部傳幫帶,再帶著群眾抓產業抓發展。”蘇金龍笑著說。
去年以來,昭通市鎮雄縣委、縣政府實施集中監督檢查“正航”行動,將之前分頭開展的檢查整合起來統籌開展,減輕了基層負擔,提升了工作質效。
“以前要多次迎檢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一次就完成了,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抓落實。”鎮雄縣烏峰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健說。
財務檢查類任務由28項優化合並為12項,鄉村振興類任務由61項優化合並為30項……鎮雄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突出問題得到破解,輕“車”壯“馬”,讓基層干部服務群眾更有力、基層治理更有效。
這場改革最終指向的是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當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材料堆”轉向“實干場”,更多“修路引水”“產業破局”的實績便會涌現。
在曲靖市陸良縣同樂街道朝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剛辦理好車輛安全卡的居民保從元十分滿意。“我在爨鄉先鋒黨群服務模塊選擇預約車輛安全卡后,根據系統提示准備了材料,來這裡不到5分鐘就辦完了。”
為解決過去部門對接繁瑣、事項辦理周期長的問題,陸良縣探索推廣爨鄉先鋒黨群模塊智慧化平台,真正實現“一網查詢、網上預約、辦理評價、一鍵投訴、同步反饋”的多元治理和線上“吹哨報到”新模式,通過線上群眾點單、部門接單,讓黨群服務更加精准。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一多一少”間,治理效能持續提升,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群眾滿意,我們干著也帶勁。”同樂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林梅紅說。
“基層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多了、與群眾坐一條板凳多了、為群眾解決問題多了。”騰沖市中和鎮辦公室工作人員羅君深刻感受到,現在有大量時間投入到實際工作中。
省專項工作機制辦負責人介紹,如今為基層減負一致性評估的對象已經拓展到召開會議、節慶展會論壇、創建示范、評比表彰、借調干部等12個方面。一年多來,雲南省綜合考核事項精減了67%,省級“督檢考”事項減少了59%,創建示范、評比表彰、節慶論壇等平均壓減了84%,政務應用程序清理關停283個,為村級組織摘掉濫挂的牌子7萬多塊。
權責匹配厘清職能,技術賦能簡化流程,評價體系以成效定論,在“行政效率”轉向“服務效能”的實踐中,全省各地正以大刀闊斧謀改革的路徑持續深化基層減負工作,讓基層干部在廣闊天地中卸下負累,實干篤行。
省專項工作機制辦負責人表示,為基層減負,不是“一時的事”,而是“一直的事”,我們將長抓不懈、久久為功,減負不減擔當,推動減負成果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源動力”。(記者 殷潔 張文峰 沈迅 張雯 李建國 岳曉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