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紅河開遠:閑置資源“生金“ 就近就業富民

2025年03月19日09:05 |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立足老工業城市基礎,以“盤活閑置資源”為突破口,通過打造“零工驛站+村辦工廠”模式,既織密了“15分鐘就業圈”,又激活了集體經濟的“一池春水”,走出一條資源盤活、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的共贏之路。

走進樂白道村委會一家制衣廠的生產車間,隻見一排排縫紉機飛快運轉,工人們在機器旁有條不紊地進行裁剪、縫制、填充、質檢等工作,按照計劃進度緊鑼密鼓地趕訂單。

樂白道村委會知韻實業制衣廠生產車間-詹大發攝-2025年2月28日

制衣廠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制訂單。詹大發攝

“我們生產的棉服主要銷往國外,每月銷售額可達150萬元左右。由於訂單量較大,我們急需擴建廠房,同時還需要招聘200到300名工人。”該制衣廠辦公室主任許麗說。

為了提升村民就業能力,工廠依托“沿海接單+內地生產”運營模式,與珠三角、長三角外貿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以單定產、以產促培”就業機制,還專門設立技能培訓項目,幫助村民掌握制衣技術,提升專業技能。

制衣廠破解農村務工群體“顧家難”難題,創新推出“彈性工作制”,實行“保底2000元+計件提成”薪酬制度,允許員工在農忙時節或有事時靈活調整工作時間,精准吸納50多名本地村民上崗。

“月薪3000元不比外出打工差,能照顧家裡老人和孩子,還能學到技術。”村民白雲紅說。同時,工廠還以“20年長租”模式,前十年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3.5萬元,后十年增至16.5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細水長流”。

樂白道村委會知韻實業制衣廠生產車間-詹大發攝-2025年2月28日-(3)

制衣廠生產車間內,工人們細致地縫制服裝。詹大發攝

樂白道街道通過“精准招小商、興辦小廠房,”讓閑置多年的村委會活動室“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制衣廠,有效盤活現有資源,成功引進一批企業落戶發展,不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更為當地農民提供便捷的就近就地就業機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民生紅利。

目前,這種“社企合作”模式正在開遠遍地開花。碑格鄉零工驛站通過“村委會+企業+人社”三方聯動,將傳統藠頭產業與現代靈活用工結合,日均吸納百余名村民就業,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新龍社區豆腐皮工坊讓90名居民實現“送學不誤工”﹔聚源社區蔬菜分揀中心幫助60個家庭掙得“雙薪”。

從閑置房到“致富屋”,讓“小空間”成就“大作為”,開遠市創新“三變”機制——閑置場地變就業驛站、集體資產變創收平台、傳統農民變產業工人,引入企業,盤活“沉睡資產”,讓群眾在“家門口”收獲穩穩的幸福。

居民在聚源社區韭菜分揀中心打工-李雪瓊攝-2024年11月13日

居民在聚源社區韭菜分揀中心分揀韭菜。李雪瓊攝

此舉既解決了留守群體就業難題,又激活鄉村經濟內生動力。目前,開遠市通過閑置資源再利用,盤活閑置資產2萬余平方米,建成各類零工驛站13個,新增就業崗位100余個,帶動靈活就業1000余人次,4個村集體實現年增收超10萬元。

“讓更多閑置空間成為鄉村振興活力源,下一步將推廣‘零工驛站+’模式,推動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多元業態進社區,力爭年內再轉化閑置資產3000平方米,新增就業崗位100余個,持續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開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俊表示。(詹大發、朱泉屹、李雪瓊)

來源:開遠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