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動 開啟消費環境優化新征程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優化消費環境必須久久為功。“要從一家家店鋪、一個個街區做起,讓消費者有感知有收獲,讓經營者有提升有口碑,讓監管者有擔當有作為,不斷提振消費信心、激發經濟活力。”
——————————
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后,今年消費領域政策頻出。其中,近日由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是首個經國務院批准、針對消費環境建設的政策文件。
“如果說優化營商環境旨在降低經營主體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那麼優化消費環境的目的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擴大消費需求,兩者共同構筑起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穎廉表示,優化消費環境是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的關鍵環節,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方案》明確了到2027年的總體目標,即通過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等五大行動,使供給質量不高、市場秩序失范、維權效能不足等問題得到系統治理,商品、服務質量顯著提高,消費風險明顯降低,消費糾紛源頭治理效果顯著,經營者誠信意識普遍增強,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大幅提升,全國消費環境明顯優化。
胡穎廉指出,《方案》的總體思路是堅持系統集成、問題導向和標本兼治的原則。一方面,系統集成各個消費環節、行業領域和政府部門的政策措施,建立消費環境建設的四梁八柱,實現政策的疊加效應﹔另一方面,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同時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消費環境持續優化。
新時代以來,我國消費環境持續改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5%,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明顯高於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不過,隨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演進,我國消費環境建設仍有不少薄弱環節,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關系人們衣食住行的消費痛點亟待破解,特別是跨境電商、早教培訓、預付式消費等領域維權“真空”和推諉扯皮現象突出。
《方案》針對性地提出具體舉措,比如強調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探索實行預付式消費資金托管模式,防范化解預付式消費風險﹔又如建立消費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做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召回工作。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本次《方案》的亮點就在於其全面性和針對性,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消費環境優化體系。
3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的2025年度“共筑滿意消費”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顯示,企業經營表現中“售后保障”連續5年最受關注,超六成消費者認為我國消費環境越來越好,消費從“性價比”轉向“質價比”趨勢明顯。因此,在《方案》提出的五大行動中,實施消費供給提質行動排在首位是民心所向。
當前,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升級,消費者對售后服務的需求從基礎保障向品質化、多元化轉變。江瀚提醒消費者,關注《方案》中提到的線下無理由退換貨承諾單位的擴展內容,“到2027年,動態發展線下無理由退換貨承諾單位150萬家以上”,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將享受到更為便捷的退換貨服務,得到高品質的購物體驗。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准委)又為消費者售后保障上了一顆“定心丸”,其批准發布的新版《消費品售后服務方法與要求》(GB/T 18760-2025)國家標准,結合新形勢,補充了配送、延保、回收等售后服務類型,將於2025年5月1日起實施。
關於《方案》提到的“實施消費維權提效行動”,在今年3月15日得到了進一步落實。當天,中消協攜手全國消協組織共同打造的“全國消協智慧315平台”(以下簡稱“消協315平台”)正式上線,標志著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工作邁入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新階段。
據統計,自消協315平台於2024年上線試運行以來,截至2025年3月13日,累計注冊消費者702786人,入駐經營者42913家,共接收消費者在線投訴與咨詢585387件,其中投訴576911件,已處理51012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1億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胡穎廉強調,優化消費環境不是短期工作,更不是運動式整治,而是由點及面、層層遞進、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的過程。“要從一家家店鋪、一個個街區做起,讓消費者有感知有收獲,讓經營者有提升有口碑,讓監管者有擔當有作為,不斷提振消費信心、激發經濟活力。”(記者 魏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