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山:外輸內拓齊發力 拓寬就業新天地

點對點包車,讓群眾從“家門口直通廠門口”﹔工廠車間技能培訓,讓群眾增技又增收﹔田間地頭新增崗位,圓了群眾家門口的“就業夢”……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錨定就業這件群眾最有感的“心頭大事”,堅持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並重,做強產業支撐擴大就業蓄水池、培育勞務品牌提升就業技能、完善勞務服務體系暢通就業渠道、落實落細各項就業創業政策,讓千家萬戶端穩就業“飯碗”。
點對點心貼心 勞務輸出又穩又准
“在家門口找到了電子廠的崗位,待遇不錯。”2月17日,在一年一度的“春風行動”專項招聘會現場,陳榮會不僅找到了滿意的工作,還幫女兒向一家外省企業投了簡歷。
“今年我們的‘春風行動’提質升級,跨省聯動邀請了廣東、廣西、江蘇等省區的企業進場招聘,省內外408家企業提供34500個崗位,達成就業意向1903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玉波說。
搶抓春節后轉移就業黃金期,文山州深入開展有就業意願農村勞動力、返鄉回流人員大摸底,掌握農民工的返崗意願、出行時間等信息,提供精准輸出、精准培訓、崗位推薦等綜合就業服務。
有效對接就業市場供需兩端,文山州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組織工作組、駐外勞務工作站先后到廣東、福建、上海等文山籍務工人員集中地區開展走訪慰問和勞務協作洽談,先后與省外43個人社部門、127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493家用工企業對接,協同推薦優質崗位10萬余個,為務工人員順利赴省外返崗就業搶得先機。
一項項務實舉措全力助推農村勞動力返崗就業,截至2月19日,全州農村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69.58萬人,佔全州轉移就業總數121.73萬人的57.16%。
興產業招小商 擴大就業“蓄水池”
正值藍莓採摘季,在雲南普者藍農業科技公司維摩鄉黑魚洞農場藍莓基地,採摘工張俊仙正在勞作。一天收入200元,還包午飯和住宿,這份“家門口”的工作讓張俊仙倍感幸福:“採摘季到基地上班,閑時管護家裡的田地,一年收入能增加3萬多元。”
“基地裡的工人60%以上來自本地,這幾天就業人數已達到600多人。”黑魚洞農場場長單瀟說。
近年來,文山州堅持促進區域產業發展與群眾就近就業相結合,推動產業與就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三七中醫藥、綠色水電鋁材礦電業、康養旅游業、綠色食品現代農業等一批重點產業,雲南綠色鋁創新產業園、光筑集團、七丹藥業等相繼落地文山,為當地群眾創造了“離土不離鄉、離鄉不離家”的就業平台。
龍頭企業打頭陣,優質小商當先鋒。著眼於促進農村外出務工返鄉回流人員和農村脫貧人口就近就業,以廣南縣作為全省10個“家門口的務工車間”試點為契機,積極盤活閑置資產“招小商”,借力特色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激勵等措施,在全州正常運行幫扶車間417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3.61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0.5萬人,精准匹配人崗需求促就業,讓群眾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強培訓提技能 精准對接好就業
走進雲南文山鋁業有限公司電解生產中心檢修區,電解檢修工區檢修班作業長金榮啟正帶領班組成員對電解車間設備開展檢修維護。
進入鋁廠12年,金榮啟已從一位默默無聞的一線學徒工成長為擁有20余項榮譽的檢修班作業長,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職業上的進步離不開這些年人社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和技能大賽。”金榮啟說。
近年來,文山州綠色鋁、三七等產業高速發展,為滿足企業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文山州立足本地優勢和產業特色,選樹培育各層級特色勞務品牌25個,涵蓋制造業、農林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通過開展檢修、叉車、直播、採摘等技能培訓,幫助就業群眾端牢技能飯碗,“文山州綠色鋁產業工”“文山三七產業工”等勞務品牌帶動近60萬人就業。
“通過小程序提出學習叉車的需求,沒想到半個月內人社部門就組織了培訓,培訓持証后,收入就有保障了。”在文山州近期舉辦的農村勞動力專項技能培訓活動中,學員羅仕恆通過理論加實操15天的技能培訓后,取得了技能等級証。
為增加群眾就業的底氣,文山州探索創新培訓方式,按群眾“點菜”、人社部門“配菜”、培訓機構“上菜”的模式開展“報名式”“雙証”“技能夜校”培訓,有效提高廣大勞動者技能與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2024年,全州共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46萬人次,其中農村勞動力培訓4.26萬人次。
“在培訓過程中,組織一些小型的招聘會,或進行崗位推薦,實現就業崗位精准對接,2024年培訓后平均就業率達50%。”文山州公共服務和就業中心職業培訓科科長周穎說。(記者 王世涵 張文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