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威信:大力培育"紅色+"文旅融合新業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昭通市威信縣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將紅色資源作為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綻放新時代光芒。
花房子片區鄉村振興示范點(資料圖)。
走進威信縣花房子會議會址,這棟古朴的“紅”房子經過百年風霜,至今仍保存完整。它見証了黨史軍史上的重要決定,是威信縣著名的紅色地標,室內的一個個展板、一件件實物、一行行文字介紹、一份份珍貴檔案,讓人仿佛置身於那段艱苦的歲月。
2022年以來,威信縣水田鎮深耕紅色文化,以花房子會議會址為核心,精心打造花房子片區鄉村振興示范點,修建紅軍長征過雲南情景體驗館、紅色記憶主題餐廳、紅色廣場,整個花房子片區民居亮麗整潔、道路寬敞干淨……放眼望去,一幅美麗多姿的和美鄉村畫卷盡收眼底。
水田鎮花房子片區樓上村民小組紅色記憶主題餐廳(資料圖)。
“中央紅軍長征來到我們水田寨,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紅色資源,我們以此為依托,按照‘紅色資源+村集體經濟+鄉村旅游’的發展思路,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努力讓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水田鎮水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紹均說。
近年來,水田鎮整合“三寨一會址”旅游資源,以點串線、以線擴面,精心打造崖上石寨鄉村振興示范點。這裡一面臨水、三面臨山,隨著花石旅游公路的竣工投用,龍洞村徹底擺脫了閉塞的歷史,走上了鄉村旅游發展“快車道”,村民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開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飯”。經過2年時間的打造,這裡各項設施完善、風光旖旎,已然成為了“本地人留戀、外地人向往”的旅居目的地之一。加之,該村還引進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開發運營赤水崖景區,以前影響群眾出行的大山已變成了群眾穩定增收的“靠山”。2024年,龍洞村接待游客6萬余人,近兩年村集體收入70萬元,全村分紅40萬余元。
崖上石寨老屋改造區(資料圖)。
“近年來,我們家鄉旅游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了,我們從外面回來,將自己的房子改為客棧,還准備將夜宵做起來,把吃住融合在一起,讓到龍洞的游客吃得開心、玩得開心、住得開心。”水田鎮龍洞村村民陳莉說道。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水田鎮堅持以紅色文化為核心,大力培育“紅色+旅游觀光”“紅色+休閑度假”“紅色+教育培訓”等紅色文旅融合新業態,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文旅產業體系,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同步融合發展,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和全域旅游發展的示范點。
“近年來,水田鎮以‘擴紅引領新高地,赤水河風光攬勝地’為發展目標,深挖紅色資源、發展民族資源、依托自然資源,全力推進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發展全域紅色文化旅游為核心的‘一核四區’發展格局,實現旅游資源的深度融合發展,外來游客日益增長,民宿、鄉村旅居等產業蓬勃發展,群眾增收迎來新盼頭。”水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桂世芬介紹道。
花房子內部陳設(資料圖)。
近年來,威信縣不斷賡續紅色基因,激蕩紅色血脈,弘揚紅色文化精神,大力發展紅色研學經濟,推進赤水河流域(威信段)治理保護,加快產業培育步伐,增添美麗縣城建設的文化厚度和生態靈性,使紅色文化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源泉。
如今,在威信這片紅色熱土上,一個個美麗鄉村煥發新顏、一項項產業蓬勃發展、一幅幅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白芯、魯麗 文/圖)
來源:威信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