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短乘長”致超載 管理還須更精細(民生觀)

隻有供需對接更精准、措施辦法更精細,旅客的春運出行才能路暢心更暢
“買短乘長”致使列車超載,今年春運又出現了。據媒體報道,近期有列車經過河南信陽時,因一些旅客未在票面到達站下車造成超員,導致部分正常購票旅客沒能上車。經過鐵路部門協調安排,這部分旅客退票后,有些人自行離開,有些人選擇乘坐后續列車。
如果在平時,“買短乘長”隻要按規定補票,也是被允許的。根據《鐵路旅客運輸規程》,旅客在車票到站前要求越過到站繼續乘車時,在有運輸能力的情況下列車可予以辦理,核收越站區間的票價和手續費。春運屬於運輸高峰期,鐵路運力緊張,如果大量旅客選擇“買短乘長”,到站不下車,就容易導致列車超載,不僅影響正常購票旅客的出行,還會干擾列車的運輸秩序和運行安全。根據規定,在無運輸能力時,列車有權拒絕旅客補票和繼續乘車。
因此,對春運期間惡意“買短乘長”甚至意圖逃票的現象,鐵路部門要明確拒絕。否則對那些遵守規則的旅客是非常不公平的。從本質上講,買票乘車是一種合同和契約,購票成功意味著旅客和鐵路部門之間形成了客運合同關系,后者有義務按時把旅客送達目的地。在運力緊張的背景下,如果因為有人“買短乘長”拒不下車,就讓正常購票的人吃虧,那會消解鐵路運行各項管理規則的嚴肅性、權威性。在這方面,鐵路部門應該拿出更有力的舉措,加大對惡意“買短乘長”的懲處力度。
當然,也要看到一些“買短乘長”旅客的無奈。正如網友所言,“要是能買到票,誰不想買一張有座位的票?”還有網友坦言,為了能買到坐票,自己不是“買短乘長”,而是“買長乘短”,寧願多花錢買長程票、全程票。對於類似訴求,同樣不能忽視。
的確,為滿足旅客春運出行需求,近些年鐵路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增加運力供給,優化購票流程,提升調度、管理的科學性,盡可能讓大家買票出行更加方便。但一到春運,熱門時間熱門線路仍是“一票難求”,“放票即候補”的無奈還在困擾著很多返鄉人、返程人。
對此,除了增加運力投放、加密車次頻率,還需要鐵路部門在精細化管理上下更大、更多功夫。能不能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更加准確地分析和預判客流變化?能否根據旅客的實際出行需求,動態調整不同站點的放票數量?能否梯次安排運力投放,實現運能和需求的精准匹配?能否在補票管理上更有針對性,幫助一線客運人員提前制定應對舉措?隻有供需對接更精准、措施辦法更精細,旅客的春運出行才能路暢心更暢。
每年幾十億人次的春運,考驗著交通運輸領域的治理水平。更好滿足出行需求、改善出行體驗,應該是春運始終不變的目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