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優化空間布局 實現人與城“雙向奔赴”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從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到打造旅居社區“15分鐘生活圈”,從建設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到探索發展多元旅居新模式,雲南城鎮空間布局的不斷優化,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居者到滇工作、成家、創業、康養等奠定了良好基礎,讓他們在此安居樂業、休閑旅居,深深融入這片熱土。
城鎮是旅居業態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深入人心,雲南省將民眾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結合新型城鎮化戰略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分類型、分區域、分市場優化旅居雲南空間布局,不斷夯實由宜游宜旅轉向宜居宜業目的地的優勢。
63歲的季彥新來自黑龍江,一路向南追逐陽光來到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從按天租住到按年租住,再到如今買下一套房,他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說:“元江城裡的公園多,人也特別友善,是我理想中的晚年生活之地。”季彥新還將旅居生活拍成視頻,配上自己作的詩歌發在朋友圈,致力成為“旅居元江”的推薦官和代言人。
城鎮化的宏大敘事,具體而微地體現為一個個人、一個個家庭的遷居、安居。雲南省各地通過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鎮旅居公共服務水平,實現人與城的“雙向奔赴”,打響“旅居雲南”新品牌。
作為昆曼大通道上曾經的游客“中轉站”,元江縣近年來乘勢而上,通過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好城市公園、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培育引進一批旅居經營主體,賓館、酒店業入住率由50%提升到88%。緊鄰昆明南站的呈貢區白龍潭社區,鼓勵居民將閑置房屋改造為特色民宿,為“候鳥式”旅居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務。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將原有的19個城市社區析置為70個,新建書屋、家風館、幸福食堂等“候鳥家園”,組織“文化進社區、服務新市民”惠民活動,提升了旅居客的體驗感、幸福感,促進了新老市民相互交融。
2024年,雲南旅居人數達389.75萬人,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成為新時尚。雲南省借力旅居雲南發展城鎮旅居地產,以房興業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組織全省12個州(市)儲備房地產領域117個旅居項目,滿足旅居群體對“住在雲南”的新期待。
當前,雲南省各地正在探索實踐中積極布局旅居房地產發展路線圖,結合自身稟賦以及經濟發展重點,因城施策,謀劃盤活存量、以房興業、打造品牌的發展之路。其中,西雙版納、元謀、騰沖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城鎮旅居發展模式,形成以滇西、滇南、滇中、滇東4個片區為核心支撐的城鎮旅居格局。
昆明市穩步推進房地產項目開發,因地制宜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好房子”,全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西山區圍繞老昆明城市印記一體推進特色街區文化建設,布局“咖啡+”“體驗+”等消費業態,創新打造多樣化慢生活旅游休閑街區,推出6條城市漫游路線,豐富旅居文化內涵和體驗。晉寧區以“好地方+好房子”為主題,發展衣食住行、康體居、醫學養等城鎮旅居新業態,持續推進古滇片區旅游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讓“旅居雲南”品牌成為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記者 劉宇丹 楊茜 張雁群 戴振華 熊明 舒倩 實習生 胡藝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