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宣威這群孩子,坐著“空中校車”去上學

550米,這是尼珠河大峽谷谷底到谷頂官寨小學的海拔落差﹔3小時,這是尼珠河峽谷的孩子們幾十年來上學路上需要的時間﹔30分鐘,這是尼珠河峽谷的孩子們現在通過懸崖天梯上學的時間。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鄉官寨小學學生求學路途的今昔對比,不僅是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更是尼珠河群眾千百年來的期盼。
孩子們坐纜車去上學。
“剛開始有點害怕,現在覺得很好玩!”“現在習慣了,感覺像坐滑梯!”“坐電梯太快了,一眨眼就到山頂上。”“纜車就像我們的‘校車',再也不用那麼辛苦去爬石頭了。”
周日上學路上,孩子們小跑著涌進電梯,看著谷底河流離自己越來越遠,孩子們無比興奮,嘰嘰喳喳分享著自己的感受。每隔10天,9個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就要在家長的護送下,從海拔1100米的尼珠河大峽谷底出發,乘景區擺渡車、觀光電梯和坐索道纜車到谷頂海拔1650米的官寨小學上學。
“以前送老大到學校從峽谷的懸崖爬上去要3個多小時,完全靠手腳爬,來回要六七個小時。現在老二上學可以坐電梯和纜車,從家裡出發隻要半小時就到了,如果再坐景區擺渡車的話最快隻要12分鐘就到學校了!”從送大兒子上學開始,宣威市普立鄉官寨村尼珠河七組的趙蘇珍已經在河谷邊的峽谷裡攀爬了4年多。
過去,大人護送孩子爬懸崖上學。(資料圖)
在僅一河之隔的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坪寨鄉箐馬村下河組,村民晏靈已經把自己的第四個孩子雷翊陽送到官寨小學上二年級。之前的近二十年間,她已記不清在家對面的峽谷岩壁攀爬了多少次,隻記得來回一趟就是一天。“這邊離家近,教學也好。老大已經工作,老二上大學,老三也參軍了。”談起四個孩子的求學歷程,晏靈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宣威市普立鄉官寨村完全小學地處雲南與貴州交界處的尼珠河大峽谷景區內,距離宣威市87公裡,距貴州省六盤水市僅60公裡,為全寄宿制學校,現有一至五年級在校學生51人,其中來自尼珠河村的學生9人。多年來,尼珠河村仿佛與世隔絕,數百米高的峽谷宛如刀削斧鑿,綿延不絕,孩子們上學需要沿著峽谷徒步上山,石梯、峭壁、河水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雖然峽谷景色奇峻優美,但孩子們一路上都是戰戰兢兢、險象環生,艱難的求學路讓孩子們自小練就了“飛檐走壁”的本領。
面對“山高谷深坡陡”成為難以解決“上學路”的瓶頸問題,宣威市想方設法打通尼珠河峽谷孩子上學路上的“最后一公裡”。2015年,普立鄉在長3.5公裡的官寨溝小峽谷內攀爬最困難的地方,用電鋸切割出踩凳,在容易跌落的岩壁和易打滑的灘石上打進鉚釘,裝上鏈條,對降雨天需要涉水的地方重新選擇新路徑,就地取石鋪建了小路,減少了孩子們上學路上的安全風險。
2016年,普立鄉在孩子們上學路上繼續改進防護設施,加裝鋁合金護欄、新鋪設林間小路等設施。
2017年,以杭瑞高速普立特大橋建成為契機,宣威市引進了尼珠河大峽谷生態文化旅游項目,開始在小峽谷內重新規劃游覽線路,通過在峽谷裡打樁、在懸崖上施工搭建棧道等措施,建設既能讓游客感受峽谷險峻又能安全通達峽谷棧道線路。
2018年底,普立鄉繼續招商引資,崖壁電梯正式動工修建……
2022年,隨著尼珠河大峽谷景區的正式建成,景區對尼珠河和附近的村民免費,“世界第一高戶外露地觀光電梯+纜車”成為孩子們的“空中校車”,2014年以前3個小時的攀岩路變成了30分鐘的“筑夢之路”。同時,孩子們還能享受上學綠色通道,在第一時間就能坐上“空中校車”,跋山涉水、步步驚心的上學難問題從此成為了歷史。
268米的世界最高戶外觀光電梯,再加上近200米高差的高空索道纜車,讓曾經的“天路”變成了“天梯”,天塹變成了通途。景區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空中校車”的開通,極大地縮短了尼珠河大峽谷孩子的上學時間。沒有了上學路途的艱辛,孩子們返校時精神狀態飽滿,也有了更多時間學習和交流。
過去,大人護送孩子爬懸崖上學。(資料圖)
近三年來,官寨小學的在校學生人數保持穩定,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返鄉創業,讓部分流失的學齡兒童也返鄉就讀。同時,結合上學路途和設施的改變,普立鄉中心學校和官寨小學也加大了對學生的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每學期第一課便開展安全教育,增強家長和孩子的安全意識。遇到特殊情況,則由教師全程護送孩子,讓雲端的“空中校車”為孩子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依托景區和鄉村豐富的自然、人文和歷史資源,官寨小學把這些資源變成教師教學的生動素材,鄉村的自然風光、傳統建筑、民俗活動等被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道路、交通、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了教師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也促進了官寨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普立鄉教育資源得到極大改善,教育均衡發展讓學校師資力量持續加強,孩子們在優質教育資源上的獲得感越來越強,學生家長的滿意度越來越高,老師們在得住、留得下、能進步。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官寨小學的教育教學和普立鄉的基礎教育如今已經走在了宣威市各鄉鎮的前列。(徐國龍、張照彬、柴正鋒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