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盟:民生保障持續發力 城市美居民樂
口袋公園、濱河公園、休閑公園等重點民生項目相繼投入使用,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動穩步推進,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與百姓利益緊密相連的民生實事高質量落實。去年以來,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緊緊圍繞打造“公園城市”的建設目標,持續推進城市公園規劃建設。在為人民群眾打造更高品質生活環境的同時,當地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一幅更為清晰的美麗西盟建設畫卷徐徐展開。
冬日的西盟縣東城社區東朗河,褪去了喧囂與聒噪,盡顯質朴之美。休閑公園內,沿著棧道長廊漫步,堤壩規整,簇簇翠綠打破晨間寂靜,成為居民休閑散步的理想之地。
居民在東城區公園游玩。李毅攝
“曾經的東朗河東梭河河道一帶,多是荒田和雜草地,環境不佳,平時鮮有人至。”見証了公園從無到有的歐陽建宏,如今成了這裡的常客。歐陽建宏笑著說:“在公園建設中,政府在照明、無障礙設計以及綠植品種選擇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讓我們既能欣賞美景,又有了與鄰居交流的場所。現在,我每天都會來這裡坐坐。”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西盟縣通過實施綠美城市、綠美社區建設,彌補綠化長勢較差的短板,逐步提升市民人居環境,全面均衡城市綠地布局,拓展市民游憩空間,增加城鄉居民和游客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截至目前,西盟縣已建成8個“口袋公園”和2個綜合公園,新增城市公園綠化面積6.56萬平方米。對部分老舊小區進行提升改造,新增及補植缺塘、斷頭綠化面積約3.6萬平方米,投入資金705.73萬元。
在大力推進城市“硬”建設的同時,西盟縣也在城市“軟”治理方面狠下功夫。通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將“點滴小事”視為“心頭大事”來辦。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民生答卷既有“溫度”又有“厚度”。
“東城社區共有6大片區178棟居民樓,情況復雜且人口眾多,而社區工作人員僅有9人。面對人少事多的局面,如何更好地為居民服務成為社區面臨的一大難題。”東城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葉花說。
為做好社區日常管理,東城社區深化“黨建引領+網格支撐+群眾主體”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用好“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以組建特色志願服務隊伍、豐富“三雙”活動、開展“點單服務”為載體,推動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
同時,通過組建社區先鋒志願服務隊,發動在職黨員、社區老年人、青年志願者等力量,開展環境保護志願服務、聯建共建活動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等。
在勐梭社區,同樣也通過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單元”的基層治理架構,科學劃分網格片區44個,優化調整網格13個,配備網格管理員1名,網格長13名,並優選44名先進群眾代表擔任網格員,為居民提供服務。
“新時代‘楓橋經驗’啟示我們,要履行好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責,就必須聚焦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改進網格管理服務,依法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這對於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至關重要。”勐梭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周安懷說。
西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奚川江攝
在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的同時,西盟縣還投入“真金白銀”,拿出真招實策,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西盟縣重點關注救助性應保盡保、兜底線鞏固拓展、“一老一小”、移風易俗等民生事項,圍繞高質量保障、高水平供給、高效率治理,用心用情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攻堅克難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守正創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完善民生領域頂層設計的政策措施,將有限資源用在關鍵之處,為民眾排憂解難。
據統計,西盟縣城市低保共計333戶459人,2024年累計發放低保金285.4122萬元﹔城市特困人員共計132戶132人,2024年累計發放供養金15.547萬元。(李毅)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