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學生和他們的“影子老師”——

成長路上 如“影”隨形

尹馨
2024年12月11日08:4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第33個國際殘疾人日的主題是“增強殘疾人領導力,共創包容且可持續的未來”。這一主題明確了殘疾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轉變:他們不僅是社會福利的接受者和被照顧者,也是能夠為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建設者和引領者。近期,人民網雲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講述殘健融合背后那些積極的、包容的、溫暖的故事。

午后的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解五年級語文課文《將相和》。學生紅紅(化名)突然開始不安地扭動身子,嘴裡發出含混不清的聲音。

站在教室后方的李茜茜快步上前,一邊拍著紅紅的背安撫她的情緒,一邊在她耳旁輕聲詢問。很快,紅紅安靜下來,目光轉到課本上,老師繼續上課。

在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中專部西餐烹飪專業的課堂上,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紅紅患有唐氏綜合征,班裡其他學生的情況和她相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為保証教學順利進行,學校為課堂配備了1至2名“影子老師”,李茜茜就是其中之一。

1課堂上,李茜茜(左)安撫學生的情緒。人民網-尹馨攝

課堂上,李茜茜(左)安撫學生的情緒。人民網 尹馨攝

“影子老師”又稱為助理教師或資源教師,是陪伴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學校適應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的專業老師。

“影子老師”與孩子們朝夕相處,陪伴他們成長路上的每一步。“讓特殊孩子能獨立走到陽光下”,是“影子老師”最大的心願。

24小時如影隨形

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中專部西餐烹飪專業開設3個班,共有45名學生,多為有智力障礙的孩子。

“大專部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從大二開始,都要輪流擔任‘影子老師’,每周安排7個人,每2個人照顧一個班。”李茜茜說。她是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教育與康養學院特殊教育專業2023級學生,現任西餐烹飪專業的副班主任。

“影子老師”的工作,意味著需要24小時“不離不棄”。每天早晨6點半,“影子老師”和生活老師一起叫孩子們起床,帶著他們去食堂打飯﹔白天陪同孩子們上課、休息、運動﹔晚上8點40分晚自習結束后,組織孩子們洗漱,直到9點40分熄燈睡覺。

同一間寢室裡,孩子們睡下鋪,“影子老師”睡上鋪。“熄燈后隻要有一個人說話,其他人也會跟著說。”對李茜茜來說,紀律管理是一大難題,因為“有些規則孩子們無法理解”。

吃飯同樣如此。孩子們排隊打飯,“影子老師”需要一遍遍數人數,確保“人不要丟了”,還要關注每個孩子買了什麼、吃了多少。“剛入學時,有的孩子對數量沒有概念,看到什麼都買,吃不下也要吃。”李茜茜說,“我們會大致記住每個人的飯量,幫助他們控制餐標。”

“‘影子老師’的陪伴是全方位的,亦師亦友。”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教育與康養學院黨支部書記、院長鄧迎說,“我們採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培養特殊孩子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讓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深入體驗‘影子老師’的工作,構建具有特色的院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羅潤田是該校特殊教育專業2021級學生,今年6月畢業后又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留校,成為一名“影子老師”。“這是我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事物,我希望可以為特殊孩子們做得更多。”她說。

2影子老師(右)陪同學生一同上台回答問題。人民網-尹馨攝

“影子老師”(右)陪同學生一同上台回答問題。人民網 尹馨攝

成為“身邊人”

半年的崗位實習,讓特殊教育專業2023級學生黃永燦的思想發生了極大轉變。

一開始,她選擇特殊教育專業的驅動力源自“想要了解他們的世界”。以“影子老師”的身份站在教室裡時,她小心翼翼,擔心因自己的考慮不周而冒犯了孩子們。

“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影子老師’不能把自己剝離出去。”漸漸地,黃永燦發現這群孩子其實很純粹,也很可愛:“他們會圍在我身邊會一口一個‘老師’,會向我展示得意的作品,會很直接地表達‘喜歡’,吵架了會拉著手找我當‘裁判’……他們把我當成可以信賴的朋友。”

“有的孩子病情並不重,但因自卑而敏感,他們不願在人多的地方開口說話,怕被說笨。”黃永燦總結工作方法——陪伴和鼓勵,成為他們的“身邊人”。

課堂上,黃永燦會站到不安的孩子的身邊,在老師提問時蹲下身說“我們一起來回答”﹔每當孩子鼓起勇氣站起來,無論是否答對,都豎起大拇指。

學生小杰(化名)語言功能正常,但總是讀不出課文。黃永燦利用晚自習和課余時間,把小杰單獨叫到走廊上,陪著他一起讀古詩,直到小杰面對全班同學時也敢大聲說話。

每天晚上7點,晚自習開始,西餐烹飪專業的教室裡便會傳出動人的歌聲。

往往由“影子老師”起個頭,其他孩子便跟著唱起來,最后,零星的歌聲匯成合唱。“唱歌是孩子們展示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由衷地感到開心。”黃永燦說。

3西式面點制作實訓課上,黃永燦(右)協助同學制作蛋糕。人民網-尹馨攝

西式面點制作實訓課上,黃永燦(右)協助同學制作蛋糕。人民網 尹馨攝

陪伴的目的是獨立

但鼓勵不意味著無原則的縱容。“睡覺要熄燈”“課堂上不能大喊大叫”“罵了同學要道歉”……每天,黃永燦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復規則,幫助孩子們做情緒管理。“不需要‘特殊’對待他們,孩子們需要的是認可和融入,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是回歸社會的第一步。”她說。

半學期結束時,黃永燦收到了一封“情書”。

“這其實是一封檢討書。前一天晚上,小敏(化名)熄燈后不睡覺,講話還打擾到了其他同學,被我嚴厲批評了。”黃永燦回憶道,第二天,小敏請其他老師幫助,把道歉的話寫在黑板上,再一字一句地抄下來。因為無法理解“檢討書”的概念,她寫上“情書”兩個字,送到黃永燦手裡。

“她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並道歉,我有種‘孩子終於長大了’的感覺。”那是黃永燦第一次感受到欣慰,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可憐,而是理解。

鄧迎介紹,學校通過推廣“影子老師”的育人模式,將教學與科研、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通過營造特殊的教育環境,進一步拓寬特殊教育的專業方向和內涵,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助力特殊孩子們能夠早日融入社會。

“陪伴的目的是獨立,讓特殊孩子擁有自理、自立的能力,能夠被社會接納和包容,就是‘影子老師’存在的意義。”李茜茜感慨。

黃永燦想在畢業后回到家鄉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近年來,紅河州開始建設特殊教育學校,正是需要‘影子老師’的時候,我有相關教學經驗,希望能為家鄉出一份力。”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