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職業背債人” 產業化須多方共治
近年來“職業背債人”現象頻發,有媒體揭露“職業背債人”正呈現出產業化發展趨勢。今年8月,山東省樂陵市公安局偵破一起特大涉汽車貸款詐騙案,涉及全國24個省份的207名“背債人”,抓獲犯罪嫌疑人17人,涉及車輛227輛,涉案價值達1.2億余元。民警偵查中發現,該案中有組織者、貸款中介、“背債人”、假証窩點和銷贓汽貿公司等角色分工,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條。
所謂“職業背債人”,指的是為快速獲取高額利益,通過出賣個人信用專門為他人承擔債務的人員。筆者整理多起公開案件發現,一些收入低、文化水平不高且無償債能力又急用錢的農民工,成為非法中介眼中理想的背債“大冤種”。他們中的很多人在獲得高額分成后長期面臨被催債的巨大心理壓力,東躲西藏、悔不當初。
不法分子往往以“高額好處費”“干一票就上岸”“銀行拿你沒辦法”等話術忽悠“背債人”,誘導他們稀裡糊涂上了賊船,加入看似“賺快錢”,實則“跳火坑”的職業背債黑色產業鏈。背債類型涉及房貸、車貸以及企業貸等,貸款金額從幾十萬元至幾千萬元不等。
他們被告知最壞的結果不過是成為“老賴”,不能坐飛機、高鐵,被限制高消費。事實上,“職業背債人”不但需要承擔歸還欠款的民事責任,嚴重的還將承擔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除此之外,本人及家人在升學、擇業、貸款、社會評價等方面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就經濟社會層面來說,無償還能力的個人替他人背債會導致大量的銀行貸款和債務無法收回,形成呆賬、壞賬,使真正需要錢的人更難貸款,影響整個社會信用體系運行。
為了治理“職業背債人”亂象,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嚴厲打擊職業背債行為。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人民法院審結的一起案件中,“職業背債人”因犯貸款詐騙罪,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追繳其全部違法所得,同時判令其退賠銀行經濟損失。
針對“職業背債人”職業化、產業化現象,必須採取法治手段推動多方共治。一是加大對職業背債行為及其背后黑灰產業鏈的打擊力度,提高“背債人”“黃牛”、貸款中介等利益鏈條各環節的犯罪成本﹔二是要加強對相關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通過社區宣講、法律講座等方式讓更多群眾了解“職業背債人”的法律風險,提醒他們不可為追求“一夜暴富”“發快財”毀掉個人前途﹔三是金融機構要加強貸款審查,利用大數據研判貸款人風險,守護社會信用體系。唯有多方合力,方能遏制此類現象的發生,淨化金融環境。(王倩 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