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人類演化探索不息——中外學者探訪鄖縣人遺址

2024年12月09日09:03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人類演化探索不息——中外學者探訪鄖縣人遺址

  這是12月5日拍攝的坐落於湖北十堰鄖陽區(原為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山脊上的學堂梁子遺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曹忠宏 攝)

  “真是不可思議!它的完整性、豐富性在歐亞大陸首見,祝賀中國獲得了如此罕見的百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首次在遺址地觀摩“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年近80的英國科學院院士羅賓·丹尼爾拄著登山杖,侃侃而談。

  坐落於湖北十堰鄖陽區(原為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山脊上的學堂梁子遺址,日前迎來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批中外學者考察觀摩。來自中國及英國、法國、波蘭、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日本等國的30余名考古學、地質學、人類學等領域專家學者前來一睹這處“世界級的發現”。

  2022年底,“鄖縣人”3號頭骨在考古方艙內“破土而出”。隨后,頭骨運抵北京,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室內修復和合作研究。

  經過近一年細致的工作,研究人員將膠結致密的鈣質結核體一點一點地剝離開來,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最終呈現在人們眼前——額骨低平、眉脊粗壯。

  走進溫濕可控、功能完備的考古方艙,“鄖縣人”3號頭骨提取的位置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與3號頭骨同一個文化層的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紅色和藍色的小旗子分別標注已發現的石制品和動物化石。犀牛、野牛、鹿、野豬、貘、鬣狗等動物化石疊加在一起,呈條帶狀分布。

  “這是貘的下顎,這是犀牛的肢骨……”主持本次考古發掘和研究的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陸成秋為外國專家一一介紹這些罕見的舊石器時期動物化石。

  “修理化石就像開盲盒,有時候可以獲得非常完整的動物化石。”陸成秋告訴記者,從去年至今年11月,遺址新發現石制品327件、動物化石253件,修理化石250余件。

  12月5日,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學堂梁子遺址考察觀摩。新華社發(曹忠宏 攝)

  面對豐碩的考古成果,外國專家饒有興致地拋出更多疑問:這裡發現了石斧嗎?有沒有特別的石制品出現?將鄖縣人和藍田人對比,獲得了哪些新的研究成果?這處遺址還會不會發現4號、5號頭骨?

  “‘鄖縣人’3號頭骨的發現對解決人類起源說提供了有力的証據,我相信未來這處遺址還會發現更多古人類化石,或許也會有完整的頭骨。”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莫斯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布日洛娃·亞歷山德拉說。

  20世紀,湖北十堰的一系列重要發現吸引了古人類學家的眼光。1975年,考古工作人員在湖北鄖縣零星發現了一些古人類牙齒化石﹔1989年,當地開展文物普查時,一鋤頭挖出了一件頭骨化石﹔1990年,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鄖縣進行正式發掘工作,又發現第二件頭骨化石……

  遺址先后歷經幾代考古工作者、8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距今110萬年至80萬年前“鄖縣人”的發現証明了中國是早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為人類發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証據。“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出土,也被列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2月5日,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學堂梁子遺址考察觀摩。新華社發(曹忠宏 攝)

  在同期舉行的學堂梁子遺址國際學術交流會上,中外專家熱烈討論鄖縣人遺址的世界意義。曾參與“鄖縣人”1號、2號頭骨三維復原的法國人類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艾米莉·維亞萊表示,“鄖縣人”3號頭骨非常完整,為未來全世界可能發現的各種古人類頭骨化石的復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參照。

  “希望將鄖縣人遺址建成世界級的文化遺址。”丹尼爾的妻子、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考古學系教授琳達·赫科姆說,鄖縣人遺址和學生、觀眾開展了很多研學互動,還見到沿途新修的公路、建設中的遺址博物館、千余平方米的考古方艙,充分証明中國政府和考古工作者對文物保護工作所作的貢獻。

  “專家學者們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將為鄖縣人遺址的進一步研究、發掘、利用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多和相關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起源、演化的探索之路將越走越寬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說。(記者喻珮)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