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沉”進去,讓話劇“活”起來
一台90分鐘的話劇,張航維需要台前幕后轉場數十次,配合不同的場景換裝5次。
“從更換服裝到改變妝造,四五個人和我一起配合,快的話隻需要兩分鐘左右。”張航維說,“但若是一個人,這一套流程下來最起碼要花費10分鐘。”
今年6月2日至3日,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文博中心大劇場,《大道更光》舞台劇完成了今年的首輪演出。作為該舞台劇主角徐更光院士的飾演者,睿信書院網絡空間安全專業2022級本科生張航維忍不住感慨:“這部劇能夠圓滿落幕,絕對離不開大家的默契配合。”
如他所言,在這個隻有31人的小劇組內,為了保証演出順利,幾乎每一名學生演員都需身兼數職。“在台上你隻管表演,但到了台下,你可能需要安排道具,甚至是負責造型工作,而這就要求你必須對每一個角色都有所了解”。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從始至終保持一種“沉浸感”就成了劇組成員必須修煉的一門功夫。
1︰1復刻,將沉浸感拉滿
2022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陳睿在劇組負責服裝管理,她的手機裡一直保存著一份道具遷換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每一幕所需的道具都被清楚地標注出來。“小到桌上擺放的花生米,大到現場的實景布置,甚至是文件板的數量都是明確的。”陳睿告訴記者,表中所見即是台上所得。
“可不要小瞧這些道具,盡管看上去非常普通,但每一樣都經得起推敲。”負責舞台監督工作的張耀陽在一旁表示,在他眼裡這些道具就像是隱藏“彩蛋”,等待與有心人相遇。
他舉例,第三幕中學生林加勝在實驗室庫房中找到了徐更光院士的炸藥資料。“如果仔細看就可以發現,裝資料的箱子可不是一般的儲物箱,而是完全復刻歷史實物的炸藥箱。”張耀陽解釋,這是主創團隊結合當時軍工轉民用的歷史背景,經過多次研討后才採用的。
“包括劇中給警衛員配的56式半自動步槍,都是嚴格按照其原型1︰1復刻出來的。”張航維說,“哪怕是書架上擺放的書籍,都是按照他們的專業,尋到的舊書、舊資料。”
正說著,張航維突然又想到了一段格外有趣的“幕后花絮”:自己在轉場搶裝時不小心摔到了腰,在后續表演過程中很巧妙地將扶腰的動作融進了人物表演。
“其實大家都沒有看出來,就覺得這應該是徐老70歲時的反應。”2021級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本科生謝智琰在劇中飾演北京理工大學戊區警衛員,聽到張航維的解釋,他才恍然大悟。
得益於這些真實可考的道具,《大道更光》劇組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平行世界”。“當你站在舞台上,就仿佛穿越到了當時的真實情境,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許多動作、情緒都是自然而然發揮出來的。”張耀陽說。
科技加持,打造現實感空間
除了道具准備,在舞台設計以及舞台表現形式上,《大道更光》劇組也力求一種沉浸式的真實體驗感。
干冰營造出戰場硝煙彌漫的效果,紅色的鎂光燈配合槍聲音效急促閃爍,不遠處LED大屏幕上投放著有3D裸眼效果的T-62坦克畫面……這是劇中張航維印象最深的一幕。
“真實的道具配合虛擬仿真情景,我當時站在台上,心裡受到了很強的沖擊。”為什麼徐老一定要執著於研究火炸藥?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出身的張航維其實一開始並不明了。“但看到我們的戰士用火箭筒對抗敵人的坦克,這一幕讓我頓時明白徐老一生奉獻於火炸藥的意義所在——必須要強軍強國,我們的國家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可以說,各種虛擬技術的運用是整部劇最大的亮點。”北京理工大學團委組宣部部長楊青萌介紹,《大道更光》這部舞台劇打破了傳統劇場概念,更突破了傳統舞台概念。
“我們邀請校外專家作指導,用工筆寫意的手法完成整個戲劇的視覺呈現,同時還將先進的虛擬仿真技術與舞台呈現高度結合。”在楊青萌看來,這是一個集數字化、智能化、混合式於一體的“元宇宙”觀演空間,數字戲劇不僅可以使演員有身臨其境之感,也能帶動觀眾沉浸式融入舞台劇的故事氛圍中。
“我們在演出結束后作過調研,有98%的觀眾表示會將這部舞台劇推薦給身邊人觀看。”楊青萌說,在調研中他們還收到了不少走心評價,“‘情節動人、意義深遠’是出現最多的詞語”。
在舞台之外,相互成就
如今,這部“新生”話劇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知曉與關注。
據介紹,《大道更光》作為北京市高校校園原創文化精品重點項目,以及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的組成部分,自2023年3月首演以來,已在中國工程院、第十三屆“挑戰杯”決賽賽場等多個場合演出。此外,除線下演出外,該劇還同步開展網絡演出,總觀看人數已超過10萬人次。
“演員沉浸於舞台,觀眾沉浸在劇中,這些歷史人物就好像從未離開過一般,真實而鮮活地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張耀陽作為校話劇團團長,一路見証著這部舞台劇的成長,而他本人也在參演《大道更光》后,逐漸形成了自己對舞台以及話劇的見解。
“我不希望校園話劇塑造程式化,若想要青年樂於在校看話劇,首先得讓青年在話劇中感受到樂趣。”張耀陽覺得,喜聞樂見的呈現形式與貼合時代的內涵表達,二者缺一不可。“未來,我計劃帶領話劇團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當談及貫穿《大道更光》全劇的關鍵詞時,“傳承”是大家不約而同的回答。謝智琰說,“在劇中是對歷史的傳承,而到了劇外則是對前輩精神的傳承。”
“從最初的模仿演繹到后來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敬仰,科學家精神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也讓我們有勇氣堅定走向科研之路的信念。”陳睿告訴記者,畢業后不論是選擇加入企業,還是選擇進入研究所,自己會像劇中的許文雅一般,“堅持深耕自己的專業領域”。
為何奉獻國防?如何奉獻國防?“這是舞台劇想要傳遞給演員與觀眾的兩條主線,我們期望劇中人物的思想與行動軌跡能夠引發他們一定的思考。”楊青萌認為,《大道之光》算得上是一堂很有教育意義的“藝術思政大課”,演員與觀眾在虛擬情境中體驗深度學習,潛移默化間就上好了一節“思政大課”。
“未來,我們會進一步將《大道更光》打造成一部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與創新性的舞台劇作品。”作為北京理工大學文博中心大劇場的駐場演出,《大道之光》正在被賦予新的“使命”,“從今年起,我們計劃面向大學生、中小學生群體開展持續性演出活動,引導青年心系祖國,激勵他們將來投身到祖國需要的事業當中去”。(卞良栩 陳鳳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