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幸福文山 美在文明

2024年11月27日08:3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文山市區。熊平祥攝

  沐浴著初冬暖陽,漫步公園享受悠閑時光﹔在街頭路遇“紅馬甲”熱心服務﹔小區幸福食堂為“一老一小”送上溫暖的一餐一飯﹔整潔的街道旁,風味各異的小吃攤彌漫著人間煙火氣……行走在文山街頭,文明新風扑面而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人民,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主角。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堅持為民、靠民、惠民初心,舉全州全市之力,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增進民生福祉、塑造城市魅力、提升治理效能、改善城市面貌、提振群眾精神的重要載體,從群眾最關心的身邊事做起,努力打造美麗幸福文明家園,綠美顏值不斷彰顯城市的人文尺度,文明新風不斷充實城市的精神底色。

  綠美顏值與內在氣質兼修

  一路一風景,一步一陶然。如今,駕車行駛在鳳凰路,林立高樓被秀木繁花環繞簇擁,盤龍河如一條綠色綢帶,與四通八達的道路交織,勾勒出文山市綠美城市的動人身姿。

  “記憶中的望華路坑坑窪窪,盤龍河也是臭氣熏天。這兩年,文山城真是大變樣。”在外求學多年后返鄉的市民紛紛驚嘆於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從街道到公園、從主街到背巷、從農貿市場到小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文山市將創建文明城市與“城管革命”、城市更新改造協同推進,讓每一個改變都與人民美好生活緊密關聯。

  走進文山市地質隊小區,新劃好的停車位上,車輛有序停放﹔小區微公園裡,供居民休憩的小亭子掩映在綠蔭之中,文化長廊無聲訴說著地質隊小區的老情懷。今年83歲的陳達信在小區住了近半輩子,如今,每天早晨來到小區活動室打乒乓球成為他雷打不動的習慣。“改造后解決了我們老小區用水、用電、用氣的問題,有了活動的場所,住在這裡越來越舒心。”陳達信說。

  城市環境關乎市民幸福指數,近年來,文山市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文明城市建設的新期許、新要求,相繼實施文山城區盤龍河綜合治理、老舊小區改造、老舊路面改造、公園廣場改造等市政項目,97個老舊小區改頭換面﹔新建成30個主題公園,讓群眾在家門口盡享綠色福利﹔54公裡健身步道成為群眾休閑鍛煉的好去處﹔讓市民叫苦不迭的“魔鬼路”“水雷路”煥然一新﹔城區9個農貿市場完成提升改造。更加合理的規劃、更加暖心的服務、更加和諧的生態……隨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推進,生態文明理念生根發芽,“綠美文山”名片越擦越亮,城市文明程度和百姓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暖心服務與精細治理相融

  臨近中午,文山市新平街道騰龍社區暢林苑小區幸福食堂飄出陣陣香氣。“9元一餐,兩葷兩素,老人中午帶著孩子在這兒吃,放心又有營養,還能配送上門,我們可省心了。”小區居民馬正飛感嘆。

  少年兒童之家緊挨著幸福食堂,布置溫馨又不失童趣。每逢周末和假期,這裡總是充滿歡聲笑語。“物業以優惠的價格為我們提供假期托管服務,還有專業的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們上課,假期也不用擔心孩子沒人管。”林苑小區業主楊琪娟說。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評價標准,文山市緊緊圍繞提升民生福祉,從日常入手、從細節突破,城市治理精度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老一小’是一家人最大的牽挂。服務好他們,就是業主們最大的期盼。”文山州建投暢林物業總經理楊秋榮說。近年來,新平街道騰龍社區聚焦基層社會治理,推進小區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工作有機結合,成立七鄉紅色物業工作站,以黨建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將暖心服務送到家門口,用精細治理為居民描繪“幸福地圖”。

  “通過整合辦公場地及街道、社區項目資源和志願服務,打造少年兒童之家,解決孩子看護難、托管貴的問題。”新平街道基層黨建辦主任繆錦丹介紹,林苑小區還建成老年活動中心、幸福食堂,組建“一老一小”志願服務隊,為老年群體提供日間照料、愛心餐食、反詐宣傳等“一站式”養老服務,讓小區“小朋友”“老朋友”歡聚一堂,共享幸福生活。

  林苑小區搭建紅色議事亭,挖掘小區能人組建紅管家隊伍,7人擔任小區微網格網格員,聯合市交警隊、微網格員、物業保安力量,組建暢林治安服務隊,一體化開展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化解,共同編織治安“放心網”。

  突出常態長效、注重共建共享,文山市以基層治理“一網兜”為抓手,通過網格精細化管理,以百姓“出題點菜”、政府督辦響應、黨員報到認領、志願者一線服務的方式,不斷激發群眾主動參與綠美建設、基層治理的主人翁意識,讓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風尚浸潤人心。

  城市煙火與文明新風同行

  青翠的草地上,三兩好友一邊聽音樂,一邊就著燒烤、小吃,喝茶品酒﹔古舊的木門被“吱呀”一聲推開,在“修舊如舊”的紅色泥巴房品嘗文山老味道……手工、文創、咖啡、餐飲,精心打造的特色小院裡座無虛席。每逢周末,臥龍街道臥龍社區臥龍村都會上演這樣熱鬧的場景。

  很難想象,一年前,這裡還是雜物亂堆、雜草叢生的空壩子,以及破舊的老房子和清冷的小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文山市臥龍街道陸續實施城中村風貌改造,社區依托城中村老舊房屋、閑置資源等,引入庭院餐廳、燒烤露營、婚紗攝影等基地,老舊巷子煥發出新生機。

  “小巷經濟”的興起,讓家住臥龍村的居民高容芬倍感幸福:“從家裡到臥龍·雲舍露營基地工作隻需要步行幾分鐘,每月收入2500元,特別舒心。”

  如今,越來越多商家瞄准資源優勢,落地臥龍村。“村裡幾家餐飲店聯合成立了商會,正計劃對村子進行氛圍打造,以后會越來越熱鬧。”臥龍·雲舍老板楊斯程對小巷充滿了信心。

  在文山,越來越多城中村迎來華麗蝶變,為城市建設增添煙火氣、人情味,也讓在城市奔忙的人們收獲一隅心安。

  在文山市東風路步行街,剛剛擺放好花束,馬金鳳就迎來了今天第一筆生意。“現在有了固定的地點擺攤,積累了不少老顧客。不用付租金,小成本生意也能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在街邊擺攤為生的馬金鳳曾經“一見城管就心慌”,文山市設立34個臨時便民攤點后,像馬金鳳一樣的流動商販們有了一片合法經營的天地。

  一輛推車、一套廚具便可以支起一個攤位,給地攤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交通堵塞、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既要顧及大多數群眾的利益,也要為那些為生計奔忙的人留出一塊‘安居’之地。”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岳金說。文山市以“城管革命”為抓手,打造示范夜市街區9個,規范流動攤點經營管理560個﹔打造便民服務點34個。與此同時,執法局機關實行24小時在崗值班,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城市管理服務問題實行總調度,形成機關、中心、執法隊相互銜接配合的聯動機制,下足繡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服務工作,“煙火氣”中不斷氤氳文明風。(記者 王世涵 張文峰)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