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文件200余字現7處錯字”,問題出在哪裡

2024年11月27日08:1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件200余字現7處錯字”,問題出在哪裡

  最近,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公開了一份湖南長沙縣衛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職處理意見書》,這份文件僅200余字,竟然有7處錯別字,且存在明顯語法錯誤。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后,長沙縣衛生健康局發布通報稱:經查,11月21日,工作人員通過電腦軟件將投訴回復件轉換成電子文檔,未對電子文檔進行校核便直接打印成紅頭文件,蓋章郵寄至投訴當事人。在工作過程中,該局相關責任領導及工作人員因工作責任心缺失、履職不到位導致嚴重工作失誤。目前,工作人員已被停職調查,相關責任領導已按程序啟動問責。通報還表示,相關部門將對此事進行深刻檢討,“改進工作作風、壓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制度、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正如不少網友所指出的,此事折射的工作作風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表面上看,官方文件有錯別字,是個別工作人員辦事馬虎的表現,但深入來看,這反映出個別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存在工作態度敷衍、作風不踏實、缺乏責任感等方面的問題。

  近年來,類似問題不時見諸報端。比如,2020年8月,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某部門,在400多字的官方回復中出現了4個錯別字,連本單位名都寫錯了,此事也一度引起輿論關注。雖然在這類事件發生后,涉事部門大多會發布官方通報,向公眾致歉,並懲處責任人,但其帶來的教訓,還是沒有引起某些公職人員的高度重視。究其原因,確實與個別公職人員的工作素養與能力欠缺有關,但歸根結底,也與相關部門在工作流程中缺乏合理的糾錯機制有關。

  一般來說,一份官方文件,從起草到發布,不太可能也不應該由一個人完成。要保証一份文件不出錯,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確立“把關人”制度,對草擬的文件進行多次審核、校對。這不僅是為了保証文件內容通順,也能防止一些表述存在歧義或其他可能引起不必要爭議的問題。因此,必須格外重視文件的把關與審校環節,消除所有可能造成受眾誤解與不解的細節問題。

  認真對待官方文件,也能體現政府部門的政務工作能力。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都要求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這也反映在優化政務工作制度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制度力量強化公職人員的責任意識與踏實態度。比如,上述官方通報提到,涉事工作人員已被停職調查,相關責任領導也要被問責。那麼,能否將這些懲戒的手段,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呢?如果能做到事前預防,在審校文件的環節就及時糾正錯誤,又怎會引起群眾的不滿與輿論的批評呢?

  防微杜漸,方能避免重蹈覆轍。上述事件再次提醒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時刻保持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將更多精力放在關乎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上,加強審核與糾錯機制建設,力戒浮躁的工作作風。(黃帥)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