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蒼洱 解碼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大理樣本”

冬日暖陽下,洱海之畔的一處酒店露台上,一對新人身著新婚禮服,以蒼山洱海為背景深情告白:“相愛攜手一生、共同奔赴山海……”
自2019年以來,這樣的旅游目的地婚禮,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連續4年以超過200%的年均增長率在增長,至今已經舉辦了數千場。
“優美的自然風光,‘山盟海誓’‘風花雪月’等城市‘浪漫基因’,讓來大理旅游結婚成為新潮流。”大理州目的地婚禮行業協會會長趙燦輝透露,截至目前,大理目的地婚禮市場從業主體已超過200家,從業者超過3000名。
洱海之畔,一對新人正在舉辦婚禮。受訪者供圖
目的地婚禮作為文旅新業態,成為大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見証。
“2023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9530萬人次,2024年預計可突破1億人次。”日前,在大理舉行的“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在雲南樣樣好”系列新聞發布會·“在大理愛上生活”專場發布會上,大理州委副書記、州長陳真永通報了大理近兩年的文旅“成績單”。
大理文旅市場持續“出圈”的背后,有何秘訣?答案在這裡……
蒼山洱海美景。趙渝攝
扮靚生態“顏值”
清晨陽光明媚,洱海碧波蕩漾,生態廊道上游人如織……2015年以來,在中央、省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大理州全面推進洱海保護治理,通過建設129公裡的洱海生態廊道,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生態搬遷,推行環湖截污工程等一系列嚴格的保護治理措施,洱海水生態持續向好,湖體透明度提升至2.29米,被譽為“水質風向標”的海菜花大面積在洱海綻放。
好生態孕育好風景,好風景又帶來好“錢景”。
每天凌晨五點半,洱海生態廊道邊的心邸咖啡館一開門,早已等候在此的游客便涌入咖啡館內,點上一杯咖啡,等待洱海日出打卡拍照。
靠著洱海生態美景,心邸咖啡館成為大理的“網紅”打卡點。看日出、看紅嘴鷗、看海菜花、看漁燈……從開門營業到晚上九點關門,一年四季,來心邸咖啡館打卡拍照的游客源源不斷,最高峰時每天有5000多人。
心邸咖啡館裡看到的洱海美景。受訪者供圖
“喝的不僅是咖啡,‘喝’的還是風景。”心邸咖啡館走紅,老板杜杰有著清醒的認識:“咖啡館離不開洱海,洱海水質越好,我的咖啡館生意越好。”
在生態廊道上,受益於洱海生態美景的不止心邸咖啡館。在大理州大理市銀橋鎮磻溪村,洱海生態廊道在這裡形成了一個“S”形的彎道,成為網紅打卡點,每年涌入磻溪村的游客達到60多萬人次,帶動磻溪村發展起了民宿、小吃、咖啡、旅拍等多元化產業。
“來磻溪觀光的游客不只是為這裡的民宿、小吃買單,更是為洱海的好風景‘買單’。”磻溪村委會副主任趙樂然透露,靠著吃洱海“生態飯”,磻溪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3600元。
洱海水清,蒼洱毓秀。以洱海保護治理為契機,大理州統籌推進綠美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將森林、濕地、公園等優美景致點綴進城鄉基礎設施中,使整個大理都成為景區,讓游客在大理盡情體驗山水之樂、文化之魅、生活之美。
位於大理喜洲古鎮的一處酒店內,游客正在參與體驗國學課程。受訪者供圖
重構旅游格局
通過扮靚生態“顏值”,大理不斷重構旅游格局。
如何重構?
“我們改變‘組團隊、買門票、進景區’的舊模式,重構‘到大理不是旅游,而是去過另一種生活’新路徑。”陳真永在發布會上表示,大理有看不盡的風景、說不盡的故事、享不盡的浪漫。
以生態為底色,大理持續擦亮“在大理愛上生活”“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四季戶外運動之城”“全域旅游康養之地”“藝術家第二居所”等城市品牌,深度詮釋“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大理持續擦亮“四季戶外運動之城”的新名片,圖為2024年10月在大理舉行的中國萬水千帆賽(大理站)比賽現場。趙渝攝
有了品牌定位,宣傳推廣也得跟上。大理州強化媒體聯動,在新媒體平台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重點聚焦“在大理愛上生活”品牌,推出系列文旅話題,以全年不斷線的宣傳態勢持續輸出,成功打造了多個現象級的傳播爆款。其中,“在大理愛上生活”播放量高達246.6億次﹔借助熱播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的收視熱潮,推出的“去有風的地方”話題播放量達236.5億次,覆蓋12個語種225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影視+文旅”雙向奔赴的成功樣板。
在持續的宣傳推廣下,“大理文旅”傳播力指數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也讓大理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游客紛至沓來,讓大理旅游呈現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火熱場景。
洱海生態廊道美景。大理州委宣傳部供圖
推動多元融合發展
游客來了,如何“在大理愛上生活”?業態創新是關鍵。
“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把好山好水、美食非遺、田園生活變成好產品、必需品、稀缺品。”發布會上,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楊學泉介紹,聚焦“在大理愛上生活”主題,大理全力推進“旅游+”“+旅游”多元融合發展,著力培育壯大時尚旅拍、節慶賽會、體育旅游、康養旅居、研學交流、文旅市集、團建露營、目的地婚禮等新業態,不斷打造有市場引領力的產品,以滿足游客差異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在漾濞彝族自治縣平坡鎮向陽村阿尼麼村民小組,返鄉音樂人李永康通過音樂藝術賦能,將原本的“石頭窩”改造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單在今年“五一”和國慶假期,該村就接待游客10.55萬人,實現旅游收入320余萬元,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也成為“藝術家第二居所”,吸引了一眾藝術家到此旅居。
在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的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裡,通過“非遺+研學、培訓、旅拍”等方式,每天到此打卡體驗扎染制作的游客絡繹不絕,每年到此開展社會實踐的學生人數更是高達3萬多人次。
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裡,來自省外的大學生正在學習扎染圖案縫扎。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即便是傳統接待游客的民宿客棧行業,大理也玩出了“新花樣”——“美宿+健康游學”“美宿+戶外運動游學”“美宿+團建”“美宿+婚禮”等業態如火如荼。
“大理州民宿客棧酒店風格各異、百花齊放,很多家民宿已實現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朝著精品化、集群化、品牌化、連鎖化方向發展。”大理州客棧協會會長趙金鳳透露,大理的民宿產業在蒼山洱海間和古城、古鎮、古村、旅游度假小鎮形成了集群化、村落化發展模式,產值預估約100億左右,民宿酒店產業帶動就業約30萬人次。
推出了“史上最嚴”十條旅游措施、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旅行通達條件和承載力、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旅游服務體驗,大理還在不斷發力,讓游客“在大理愛上生活”。
據統計,今年1—9月,大理州共接待海內外旅游者8759萬人次,同比增長16%﹔旅游總花費1350億元,同比增長6.6%。
“大理,總有適合您的一款產品,在大理一定讓大家能夠愛上生活,大理值得大家去追尋、去體驗、去感受、去回味。”借助發布會的契機,陳真永向游客發出了誠摯邀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