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
探尋地球生命密碼 共同守護化石寶庫

澄江化石地,這個神秘的地方,自1984年7月首塊長尾納羅虫化石被發現以來,一直備受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和游客矚目。
澄江化石地的保護范圍總面積達7.32平方公裡,目前已發現20多個門類、300余種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涵蓋了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世界級的化石寶庫”“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約5.18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迎來“生命大爆發”,澄江化石地的發現為我們揭開了這一時期生命面貌的神秘面紗。2012年7月1日,中國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首個化石類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化石類自然遺產的空白。
澄江化石地,承載著地球生命演化的珍貴密碼。從發現首塊化石,到申遺成功,再到博物館的建成,它的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努力與心血。
自然遺產享譽世界
40年前,在撫仙湖畔的帽天山上,我國青年科研工作者侯先光用手中的榔頭敲開了第一塊澄江動物群化石,自此享譽世界的澄江化石顯露真身。
“澄江化石地保存了早期復雜動物出現之后不久形成的完整海洋生物群落。其特異的埋藏方式使骨骼化動物的硬體、軟體組織及各種軟軀體動物都能完整保存,這在化石記錄中極為罕見。”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金宏森指著幾塊不同地區的化石介紹,“對比就知道澄江化石的完整性和精美程度無可比擬,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隻虫子。”
從1984年發現到2004年開啟申遺之路,再到建成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雲南省自然博物館),澄江動物群化石歷經滄海桑田,執著地向人類展示生命的起源。
2004年,申遺工作正式啟動后,澄江關停了帽天山周邊價值200億元的14個採礦點,后續各級財政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恢復治理關停的採礦點、植樹造林等工作,並在重要地層剖面、化石點建設視頻監控系統。2017年,《雲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施行,明確了保護范圍內的禁止行為。為進一步加強化石地的保護利用,澄江化石地長期以來一直與中國科學院、西北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國內高層次專家緊密合作,為保護規劃、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迄今已發表研究澄江動物群的論文達150余篇,出版專著11部,在《自然》《科學》雜志發表論文15篇,成為世界上古生物化石同一產地發表論文最多的地點。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對探索生物多樣性的起源提供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貴資料,其中典型動物“雲南虫”的發現將脊椎動物起源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500萬年,“昆明魚、海口魚、華夏魚”的發現將脊椎動物起源的歷史向前推進了3000萬年。
講好生命演化故事
走進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大廳,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由埋藏化石的岩層拼接而成的化石牆,古生物化石的身影在兩層樓高的岩壁中依稀可尋。穿過OLED屏構建的海底隧道,“昆明魚”“撫仙湖虫”“奇蝦”等各色古生物從頭頂掠過,人們沿著這條時空隧道,開啟探尋生命起源奧秘之旅。
2014年,為展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的突出價值,多方力量整合啟動博物館建設項目。博物館佔地200畝,包含主館、球幕影院、“源宇宙”探險樂園、研學中心等多個功能區域,是集科研、展覽、體驗、研學於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有館藏標本6萬余件、多媒體視頻200余個、互動項目10余個,採用VR、AR、柔性屏、智能體感互動等手段,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線脈絡,系統講述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自2020年8月試開放以來,博物館累計參觀人數超過270萬余人次,並榮獲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殊榮,成為開展生命科學教育、自然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和展示國家及雲南形象的重要陣地,以及玉溪對外交流的重要會客廳。
走進博物館文創商店,翻開《寒武紀海洋世界——澄江化石》小學段科普教材的第一課,精美清晰的圖案直觀回答了什麼是化石。文創商店工作人員介紹,每逢節假日,博物館每日參觀人數都達到游客容量頂峰,澄江動物群元素的冰箱貼、印章等產品深受歡迎,其中科普教材尤其受游客追捧。
“我們除了不斷優化升級文創產品的設計,還創建了可容納100人觀影的8K球幕劇院,配備數字天象演示系統,能為觀眾帶來‘手可摘星辰’的視覺效果,生動闡釋生命演化和宇宙變遷的歷程,達到球幕劇院的展示和教育目的。”澄江奇元文化旅游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祥偉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澄江化石地“生命起源地”影響力,豐富博物館業態,公司還建設了“源宇宙”奇幻探險樂園數字互動體驗項目,運用裸眼3D大屏、人體互動感應等設備和技術手段,打造了8個沉浸式體驗空間,通過構建新奇、好玩的商業場景,豐富游客游覽體驗。
從“生命起源地”出發,穿越“時空虫洞”,前往“六大紀元星球”接受挑戰任務,經歷考驗成為探險勇士等,參觀完博物館再走進“源宇宙”奇幻探險樂園,在虛構的場景中,見証生命的偉大和奇妙。游客賴女士表示,假期帶孩子來參觀游玩,博物館的特色展陳和豐富游玩體驗讓孩子觸摸到生命的奧妙,這種寓學於趣的方式刷新了她對傳統博物館的認識,將來還會為孩子報名參加博物館開設的主題研學課程,讓孩子深入體驗探秘生命奇跡的奧秘。本報記者 李蘇榕
記者手記
澄江化石地是科學研究的寶庫,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博物館豐富的館藏、先進的展示手段以及多樣的互動體驗,讓人們感受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神奇。它以寓學於趣的方式,吸引著眾多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激發他們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關停採礦點、恢復生態、制定保護條例等,澄江為保護化石地作出巨大努力和付出,體現了對自然遺產的尊重與呵護。在保護與傳承中,澄江化石地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更多人來當好“大學校”的學生,共同守護這一珍貴的化石寶庫,共同書寫地球生命演化的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