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羅平:金穗滿田迎秋黃 測產"量"豐收

時下,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陸稻、雜交稻相繼成熟,伴隨著機械化稻谷收割機一陣陣轟隆聲響徹田間地頭,田地裡一派豐收的喜悅。
收割機收割稻谷。
9月23日,羅平縣農業農村局邀請中國科學院、省市農科院的專家學者到羅雄街道圭山村委會阿總村進行陸稻新品種現場測產工作,精准“把脈”今秋收成。
在測產點位上,收割機在田野裡來回穿梭,一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專家穿梭在田間地頭,仔細觀察作物生長情況,對稻谷品種進行全面評估,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確保數據真實性。通過測產,將為准確掌握羅平縣糧食單產水平,反映羅平縣糧食生產能力,推動一季優質陸稻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
專家對陸稻進行測產。
羅平縣大部分地區春季降雨少、蓄水力不足、干旱,適合雜交稻旱種。今年,羅平縣積極引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優質陸稻新品種,並在羅雄街道圭山村委會阿總村、石頭寨村,阿崗鎮捏恰村委會捏恰村等地進行旱地種植示范推廣,臘山街道青草塘村金圭大道進行新品種試驗示范。其中,中科西陸52號種植面積達到766畝,雜交稻、陸稻共19個新品種的旱地種植試驗示范面積達到14畝,總面積共計780畝。
測量樣板涉及區域為羅平縣羅雄街道圭山村680畝陸稻,專家組對不同田間長勢的3個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實測三個點,三個樣點加權平均畝產425.80千克。
專家測量稻谷水分。
“旱地栽培作物技術省去了育秧、插秧、泡田等環節,老百姓也有足夠的時間去種其他的旱地作物,通過今年的示范樣板,為羅平糧食種植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徐鵬表示,通過新技術和新品種的示范,今年陸稻示范樣板比較成功,為來年的推廣奠定了基。
據介紹,近年來,羅平縣為挖掘稻谷生產潛力,穩定稻谷產量,確保糧食安全,積極推廣陸稻、雜交稻旱種,開辟糧食安全新途徑,夯實糧食生產的土地根基(候映、朱辰鬆、李雨珂 文/圖)
來源:羅平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