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鏈上發力雲藥產業提質升級

2024年08月06日08:19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鏈上發力雲藥產業提質升級

  林下西洋參

  三七

  石斛

  游客在豹七智慧園參觀三七種植 本報記者 胡妤雅 李麗 攝

  天麻

  全國常規種植中藥材品種約300種,雲南有145種,佔比48%

  全國大宗藥材品種40種雲南10種,佔25%

  三七、草果、天麻、重樓、木香、砂仁等18種中藥材種植面積均突破10萬畝

  三七、重樓、砂仁、天麻、當歸等“十大雲藥”的農業產值均超過10億元

  盛夏時節,雲嶺大地萬物並秀,各類中藥材及種苗長勢喜人,孕育著勃勃生機。

  走進位於文山市城郊的文山三七產業園區,廠房鱗次櫛比,30多家生物醫藥類企業匯集於此,已形成集三七科研、加工、交易、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產業帶。配制、灌裝、滅菌、燈檢、貼簽、機器人封裝……在雲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有限責任公司的綜合制劑車間裡,以道地鮮三七為原料的氣血康口服液生產線有序運行。

  在華潤昆藥集團有限公司,隨著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全產業鏈正在向基地化、規模化、標准化、組織化發展。

  從“野草”到藥草,從藥草到藥品,在科技賦能下,“土特產”文山三七的生態價值、資源價值、經濟價值得到充分彰顯。

  雲南是中藥材種植大省,也是全國中藥材重要產地,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農業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已成為全國產業規模大、品種全的道地藥材主產區。著眼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雲南積極探索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創新引領,鏈上發力,推動全省中藥材產業升級、提質、增效,邁向價值鏈高端。

  立足優勢 筑牢基礎

  復雜的地質環境形成了雲南特有的高原特征和豐富的藥物資源。三七、重樓、砂仁、天麻、當歸等“十大雲藥”農業產值超過10億元,三七、燈盞花、草果等產量均佔全國總量的90%以上,滇重樓、雲木香、雲茯苓、砂仁、石斛等中藥材佔全國市場供給量的半壁江山。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紅河燈盞花、龍陵紫皮石斛、廣南鐵皮石斛、程海螺旋藻、瑞麗石斛、福貢雲黃連等8個品種獲准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為形成在全國具有引領作用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工基地,保障中藥材質量穩定、均一、可靠,樹立“雲”字號藥材國內國際信譽,2023年10月,雲南省啟動中藥材GAP基地評價工作,強化道地藥材資源保護和生產管理,進一步提升雲南省中藥材在種植、採收、加工、儲存等環節的規范化水平,切實推動雲南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普洱良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雲南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雲南澤潤三七種植有限公司、雲南七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的13個基地成為雲南省首批中藥材GAP基地。

  保山市現有中藥材重點產業基地10個,中藥材GAP基地4個。依托資源優勢,保山市積極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開展技術合作,朱有勇院士科技服務站等科研機構相繼落戶保山,組建了騰藥研究院、中國·龍陵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建成本草源、御壽園等種質資源庫(圃),全市中藥材產量(干品)2611噸,有機基地面積5.31萬畝、產品認証數77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証的基地5908畝。

  作為雲南道地中藥材的主產區,近年來,曲靖市積極建設以銀杏、白及為主的沾益、宣威特色原料藥產業帶,以小黃姜、薏仁為主的羅平、師宗、富源藥食同源產業帶,構建羅平小黃姜、沾益滇黃精南北核心區,麒麟、沾益、羅平、師宗、宣威5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全省“雲藥之鄉”,沾益建成全國最大的銀杏連片種植基地。

  得益於各地立足優勢,深耕產業,雲南中藥產業種植面積、產量、農業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6年全國第一。2023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1030.48萬畝,同比增長5.7%﹔農業產值535億元,同比增長13.8%﹔加工產值488億元,同比增長7.5%﹔三產產值627億元,同比增長1.4%﹔綜合產值1650億元,同比增長7%。

  融通“鏈”動 產業升級

  清晨,全國17個經批准成立的中藥材市場之一——昆明市菊花園中藥材專業市場開門迎客,隨著一輛輛滿載著中藥材的貨車入場,市場開啟了熱鬧交易的一天﹔

  田間地頭、中藥材種植基地裡,藥農們除草、施肥,為金秋的豐收打牢基礎﹔

  產業園內,一個個新引進的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為延長中醫藥產業鏈加足馬力……

  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雲南省積極延鏈補鏈強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塑成優勢、贏得主動。

  目前,包括昆明高新區、玉溪高新區、楚雄經開區、文山三七產業園等在內的一批特色“雲藥”產業集群已經形成。通過創新基礎設施打造質量品牌、培育引進龍頭企業,雲藥產業釋放出巨大潛力。

  文山是三七的原產區和主產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先后引進華潤集團、漳州片仔癀、雲南白藥集團等藥企巨頭落地,以華潤集團為“鏈主”企業,採取收購、並購等融資方式,整合三七生產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形成以三七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打造行業、市場領軍企業“單項冠軍”,其中雲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有限責任公司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稅收突破億元大關。

  楚雄彝族自治州堅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高標准打造現代醫藥產業園區,目前已成為雲南省第二大中藥材產業聚集區。該州建成庄甸和趙家灣兩個專業化醫藥園區,庄甸醫藥園區成為全省重點打造的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基地,神威施普瑞藥業、盤龍雲海、天利藥業、金七制藥等一批知名生物醫藥企業聚集園區內發展。

  隨著龍津藥業、植物藥業、理想藥業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昆明高新區,昆明市逐步構建起以高新區中醫藥鏈條發展為核心,集倉儲物流配送、飲片生產、展示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中藥材產業集群。2024年,瞄准穩定中藥材種植面積30萬畝、農業產值增長5%、加工業產值增長6%的目標,昆明市加快推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省各地注重發揮企業主導作用,向中藥材精深加工拓展,開發了中藥材藥用部分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用品、特殊用途化妝品等延伸性產品,開展藥食同源類產品的研發和商品化生產加工,向中藥材精深加工、物流貿易、中醫藥康養等領域價值鏈中高端環節延伸。同時,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優越等優勢,引導各類企業參與建設中藥材特色生態種植示范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相對集中連片、生產要素集聚、設施裝備先進、技術模式領先的示范基地,帶動全省中藥材生產向規范化、專業化轉變。

  2023年,全省建成年生產能力提升10萬噸以上加工廠20個,全年加工中藥材64.95萬噸,加工產值達44億元,銷售額達627億元﹔全省中藥材企業1713家,規模以上企業274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11家,超100億元企業1戶、10億元至100億元企業2戶、5億元至10億元企業5戶,逐步形成與全省中藥材種植規模相適應的加工發展格局。

  良種繁推 提質增效

  “這裡是良種繁育區,我們公司和西南林業大學共同選育的‘林麻1號天麻’,被雲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良種,是雲南省目前唯一經過認定的天麻良種。”小心翼翼地撥開覆蓋在泥土上的樹枝,看著充滿生命力的“天麻寶寶”探出頭來,玉溪玉浦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布玉武笑開了顏。

  “滇中天麻之所以口感好、天麻素含量高,良種和良法缺一不可。”布玉武介紹,滇中降雨量比較少,本來並不是天麻最適宜環境,但通過公司自主研發改良的天麻種植良法——“移動菌材法”,不僅能在滇中種出高品質天麻,且種植時間大大縮短,為群眾增收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近年來,雲南省不斷通過良種育繁助推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

  在種質資源方面,建立省級藥用植物滇中種質資源圃、省級三七種質資源圃、省級藥用植物滇西北中藥材種質資源圃等多個種質資源圃,共收集三七、天麻、燈盞花、重樓等10余種不同中藥材種質材料1萬余份,為雲南省特色中藥材品種保護、擴繁及品種優選、雜交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品種選育方面,選育登記園藝新品種三七、滇重樓、天麻、燈盞花、雲木香、雲當歸等“十大雲藥”品種100余個,審定中藥材良種5個。開展了白及、滇重樓、滇黃精、雲木香、石斛、貝母等17種優勢特色藥用植物的品種選育工作,選育登記新品種18個、認定良種20個。

  在良種繁育基地方面,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3個,其中“十大雲藥”均建立良種繁育基地。隨著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的穩步推進,全省中藥材種植優勢優質品種逐漸形成。

  三七是中藥材的瑰寶,但因為生長周期長、對種植環境要求高、繁育過程復雜、連作障礙等,產業發展一直受到制約。通過實施品種選育培壯工程,目前文山州成功研發出13個三七新品種和良種,三七輪作年限從20年以上縮短至5年,推廣林下三七種植2000余畝,文山市被認定為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文山三七種質資源圃被認定為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圃。

  玉溪市經過多年努力,培育出一批獨具特色優勢的中藥材,包括蘆薈、滇重樓、滇黃精、天門冬、露水草、烏天麻等。玉溪種植的烏天麻天麻素含量達1.095%﹔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種植的滇重樓重樓皂苷含量達2.5%,生產的露水草就地提取后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佔據市場份額的40%左右﹔華寧縣種植的雲南大天冬以個大質優受到市場追捧,種植面積佔全省的56%。

  下一步,雲南省將建立健全產業支撐與服務體系,加強中藥材種業成果轉移轉化與示范應用,提高全省高標准基地、GAP基地、有機基地中的良種覆蓋度與應用率。逐步完善種業質量監督管理技術,加強基礎研究,提升中藥材育種和制種水平,培育雲南中藥材種業龍頭企業,加快推進中藥材種業標准化、商品化、品牌化,進一步打通研產連接渠道,努力實現科研成果從案頭向田頭轉化。

  聯農帶農 成效顯著

  在龍陵縣龍山鎮林下經濟示范園裡,一大片通過人工寄生的石斛生機盎然。“中國紫皮石斛之鄉”龍陵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和品牌優勢。錨定百億元產值目標定位,經過多年發展,龍陵縣初步形成集標准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康養觀光食用於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石斛全產業鏈。截至目前,全縣培育了137個市場主體、帶動88個村(社區)6000余戶種植專業戶、7.5萬余人直接或間接從事石斛產業,從業人員佔全縣總人口的24.5%以上,人均年收入7600余元。

  2023年,龍陵縣林源石斛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成了集石斛花卉推廣展示、新創聯盟中心、合作農戶家庭經濟種植代賣、石斛花卉研究專家工作站、大學生創業直播賣場等業態與板塊於一體的中國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公司通過中心加大與種植戶、合作企業的資源結合,集群化、科學化、規模化生產,保証了產品源頭質量品質,打響了旗下的“古箐寶”品牌。

  一味好藥材,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雲南的上千萬畝中藥材種植廣布全省16個州市,全省中藥材產業從業農民144.6萬人,人均創造產值3.5萬元。中藥材產業在優化當地農業結構、提供農村發展新動力、形成聯農帶農富農共贏局面、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作用顯著。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司+基地+農戶”和“合作社+基地+農戶”已成為中藥材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探索“烤煙+中藥材”輪作新模式,在煙后種植當歸苗、紅花等中藥材。此前,不少農田在烤煙收完后就閑置了下來,煙葉種植戶收入也很單一。如今,煙區土地嚴格規范前茬作物的肥料、農藥種類和數量,科學設定輪作周期,煙田逐漸實現有序輪作,不僅讓原本的“煙后閑田”能夠“一地兩收”,也為農民拓寬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是雲南省首批確定的20個“雲藥之鄉”之一。近年來,祿勸縣持續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打造中藥材產業,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建成聯農帶農基地42個,帶動3萬多戶農戶參與種植,藥農種植藥材人年均收入5500元以上。為了能讓更多農戶享受聯農帶農政策的紅利,雲南道地藥材城有限公司為暫時沒有經濟條件的農戶免費提供種苗,並開展指導和培訓,待到農戶獲得收益后再將資金返還給企業,並通過保底價收購解決種植農戶的后顧之憂。中藥材產業已成為祿勸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胡曉蓉 段毅)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