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盟:咖啡管護忙 群眾增收有盼頭

7月,正值咖啡種植管護的關鍵期,隨著雨水的滋潤,咖啡陸續進入結果的階段。
走進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力所鄉力所村茨米竹咖啡種植基地,咖啡、堅果被巧妙地套種在一起,一串串咖啡豆顆顆飽滿、圓潤如玉,長勢喜人。咖農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對咖啡進行施肥、除草作業,確保咖啡植株能攝取足夠的養分。
力所村茨米竹咖啡種植基地種植管護咖啡690畝,2012年,力所村茨米竹咖啡種植協會成立,會員覆蓋本組及周邊村組農戶共134戶536人。
咖啡鮮果。奚川江攝
通過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力所鄉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走出了“黨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路子,咖啡產業人均收入在兩千元以上,極大地增強了群眾增收致富的干勁和決心。
“我家種了6畝咖啡,去年收入3萬多元,今年雨水和肥料都很充足,豐收在望。”力所鄉力所村茨米竹組村民扎克笑著說。
咖啡施肥是咖啡種植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對於保障咖啡的產量、質量以及咖啡園的長期穩定發展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在力所鄉南亢村富倮組咖啡種植園,村民娜珠正忙著給自家的咖啡施肥。
富倮咖農進行咖啡樹管理。奚川江攝
“寨子裡有咖啡管理技術方面的培訓,我們都會積極參加,學習關於施肥、修剪、打藥技術,隻要管理到位,咖啡的收入比採茶更高。”娜珠說。
咖啡是力所鄉群眾增收的重點產業之一,全鄉咖啡種植面積4140畝,收獲面積3390畝,是西盟縣種植咖啡面積最大的鄉鎮。2024年咖啡產量(干果)355.46噸,產值710.92萬元,覆蓋農戶819戶,現有咖啡合作社4個,主要採取村“集體+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
茨米竹咖農進行咖啡管理。奚川江攝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咖啡產業,加強咖啡種植技術管理,加快品種改良,推進咖啡產業提質增效,促進群眾增收,積極探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的咖啡庄園模式。”力所鄉人民政府副鄉長羅璽說。
目前,西盟縣咖啡種植面積5827畝,採摘面積5343畝,涉及4個鄉鎮5個村,縣內有9家咖啡加工企業。2024年全縣咖啡鮮果產量2482.7噸,產值1238.6萬元,小小咖啡果在促進群眾增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奚川江)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