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西盟:甜蜜生活“蔗”裡來

2024年07月10日09:03 |
小字號

入夏以來,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以晴雨相間天氣為主,豐沛的雨水、充足的陽光給正處於拔節生長期的甘蔗帶來了良好的條件,5萬多畝的甘蔗長勢旺盛、生機勃勃,讓蔗農們有了盼頭。

在西盟縣新廠鎮永廣村六組的甘蔗地裡,蔗農們正在搶抓時節忙著對自家甘蔗進行施肥、除草等管護工作,微風吹過,蔗浪起伏,豐收在望。

長勢良好的甘蔗。艾嘎攝

長勢良好的甘蔗。艾嘎攝

“以前我沒有種過甘蔗,去年試種了7畝,賣了2萬元,今年我又增種了7畝,一共14畝。今年甘蔗長勢好,我要好好管理,讓甘蔗長得更好。”新廠鎮永廣村六組村民聶龍高興地說。

新廠鎮永廣村是西盟縣的高海拔行政村之一,最高海拔有2000多米。過去因地理區位的因素,村裡的傳統主導產業為茶葉、青儲玉米、堅果等,經濟作物較為單一。2023年,通過甘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永廣村示范種植了50畝適合的甘蔗良種“雲蔗08/1609”,實現了平均畝產5噸的產量,讓當地群眾實現13萬多元的增收。

“去年通過推廣良種良法試種的甘蔗品種有著高產量、高糖分、高抗病性以及抗旱性強的特點,適宜在高海拔地區種植。”新廠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林紹蔚說,經過成功的示范種植,群眾對發展甘蔗產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2024年永廣村的種植面積增加到了220畝。

“我們以前種皇竹草,一年的收入有3000元。但是種植甘蔗效益更好,去年,我家種植的6畝甘蔗收入1.8萬多元,今年種植面積增加到了12畝。”新廠鎮永廣村六組村民呢嘎說。

甘蔗是西盟縣傳統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全縣通過加強農務員隊伍建設、實施種植補貼政策、推廣良種良法技術、建設種植示范基地等措施,有效激發了廣大群眾的種蔗積極性,不斷促進甘蔗產業實現提質增效,從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024年,為了進一步降低甘蔗種植的成本,進而提高產量,西盟縣還示范推廣了2000畝的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不僅降低人工成本,還克服了以前人工種植的缺行斷壟、深淺不一、肥料施用不均勻、蓋膜不緊不嚴不實的弊端,提升了種植技術含量,促進甘蔗產量的提升。

“原來人工種植要先開溝再種,機械化種植一次性開溝一次性種,省了一筆開溝費,成本就降低了。今年,中課鎮通過機械化種植了200多畝甘蔗,現在長勢很好,每畝產量可能會提高1—2噸左右,今后我們會繼續把這項技術推廣開來。”中課鎮甘蔗片管員岩林說。

據了解,2023—2024年榨季,西盟縣實現甘蔗入榨量24.73萬噸,實現農業產值8461.87萬元,受益甘蔗種植戶約5696戶20584人,戶均收入14856元,甘蔗產業成為了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艾嘎 )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