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多方協力共享更多“視聽”美好

2024年06月19日08:3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廣東省博物館線下舉辦手語專場導賞,線上開展手語講解,介紹館藏精品文物,推出公眾參與學手語等活動﹔福建福州閩江無障礙主題公園互動裝置均採用弧形圓角設計,並伴有盲文使用說明,在使用的同時最大限度上避免發生磕碰﹔浙江寧波推動“119”消防報警緊急呼叫系統增設文字報警功能,以解決聽力障礙人士無法撥打“119”的困難……自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去年9月正式施行以來,各地積極探索,我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等保障措施日趨完善。不僅“硬件”,無障礙環境“軟件”建設也呈現出不少新特點,更好滿足特殊群體需求。

   據中國盲人協會數據,我國現有超過1700萬名視障人士,如何通過新技術、新理念,讓視障群體享有文娛生活新體驗?今年全國助殘日前夕,中國盲文圖書館攜手網絡視頻平台推出“無障礙劇場”,計劃分批次上線600余部經典影視作品的無障礙版本,讓視障人士可隨時隨地使用智能手機“觀看”影視作品。

   無障礙影片與廣播劇類似,通過在播放影片時同步進行輔助講解,為觀眾帶來更具沉浸感的“臨場效果”。如電影《熱辣滾燙》的無障礙版本在描述女主人公出場時,便用“小肉腳”“慢吞吞”來形容人物,以此帶給視障觀眾更直接、形象、准確的欣賞體驗。

   實際上,中國盲文圖書館早在2011年就開設了全國第一家相對專業的口述影像館,不過無障礙影片在當時還未形成流行趨勢。一方面,影視作品要實現精准解說,需要橫跨影視、文學、播音等專業,需要大量具備導演、編輯思維的專業人士主導工作﹔另一方面,轉化效率低下、應用場景單一、使用成本較高、便捷性不足等問題均成了“無障礙”的障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國無障礙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從影視App的無障礙適配,到在影視作品中增加“講述音軌”,再到開啟線下無障礙公益觀影,一系列面向視障人士的“無障礙”舉措逐步落地,予人溫暖。而AI技術的賦能與網絡視頻平台的加入,更是進一步加速掃除了視聽轉化服務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據專業人士介紹,依托AI技術,可實現對影片劇情、對白、場景等的自動分析,再將生成的描述性腳本交給志願者修改、潤色,大幅提高了影片內容的轉化效率。多年從事無障礙電影講述的專業人士表示,一部時長2個小時的電影的講述稿通常要2萬多字,需要花費近30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准備,而要做到聲畫無縫銜接,更需要大量演練和反復修改。過去,專業人員制作無障礙影片的工作周期一般在1個月甚至更久,而在AI大模型和語音生成技術的助力下,這一生產周期現已壓縮至10天。

   這不僅意味著煩瑣單調的案頭工作得到大幅優化,更意味著視障人士可選擇的無障礙影片數量將大幅提高,甚至在不遠之日,院線電影在進行網絡首播時,其無障礙版本也可以同步上線。可以預見,隨著“無障礙劇場”的推廣和欣賞習慣的形成,會有越來越多的線下無障礙觀影活動舉辦,讓更多視障群體走出家門、欣賞藝術,更好地融入社會。截至目前,由中國傳媒大學等發起的公益項目“光明影院”已制作完成500多部無障礙電影和2部無障礙電視劇,其公益點播專區上線全國有線電視﹔在多家網絡視頻平台上,視障人士可免費觀看許多熱門影片的無障礙版本,相關資源還將陸續推廣至全國400余家線下公共圖書館播放使用。

   在“科技紅利人人共享”的理念下,相信“無障礙劇場”將和電子導盲犬、輪椅導航一樣,以更前沿的技術、更溫暖的表達,助力消除殘疾人與時代生活之間的數字鴻溝,保障他們更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信息無障礙”的背后,是“關愛無障礙”的共識,這既是一片熱情,更是一份責任。期待多方協力,讓廣大視障朋友共享更多“視聽”美好。(呂帆)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