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推動林草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以綠為底繪就鄉村振興新風景

2024年06月14日08:24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生長在滇南地區的思茅鬆,纖維長、細胞壁厚、吸液性能極好,是國內外生產絨毛漿的絕佳原料。近日舉行的思茅鬆全產業鏈科技成果發布會發布了4項科技成果,突破思茅鬆從種子到產品的系列關鍵技術,打開以思茅鬆全產業鏈為主的現代林產業發展空間,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

近年來,全省上下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全力推動林草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林草產業助農增收成效日益凸顯。2023年,全省林草產業綜合產值實現4588.50億元,同比增長26.58%,帶動山區群眾持續增收,讓生態美起來、百姓富起來。

打好政策“組合拳”共享綠水青山紅利

綠色是雲南省最鮮明的發展底色。坐擁“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美譽,雲南有森林面積3.18億畝,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奠定了堅實基礎。

雲南省高度重視發揮林草生態優勢助農增收,多次召開會議對做大做強林草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促進林農增收、開展生態效益補償等工作作出部署,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讓群眾在保護綠水青山中得到實惠。

為全面做好林草促農增收工作,雲南省制定實施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和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提出了精准提升林草資源質量、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等19項具體任務。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出台了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推進多元化補償等八個方面,細化24條具體舉措,充分發揮生態補償政策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作用。2021年以來,雲南省平均每年投入資金26.86億元,全面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天然商品林停伐補助等政策,全省117萬農戶獲益﹔每年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5.8億元,惠及農戶約500萬戶。

實施惠農舉措,拓寬林農就業增收渠道。幫助脫貧人口在家門口穩定就業,積極選聘生態護林員,2023年實聘18.3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78萬脫貧人口穩定增收。推廣以工代賑,圍繞造林綠化、草原生態修復、荒漠化治理、濕地保護修復等重點工程,積極吸納農村勞動力參與林業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就近就地務工。2023年,全省林草項目以工代賑投資3.24億元,帶動1.02萬名群眾務工,發放勞務報酬6990萬元。

強化產業融合發展釋放金山銀山潛力

金沙江畔,碩果累累。昭通市建成6000畝野生天麻種質資源保護區,為天麻良種和本地優質“兩菌”的選育提供種質資源,加大現有本地“兩菌”廠提升改造力度,加快新建“兩菌”廠進度,不斷提高本地優質“兩菌”覆蓋率。通過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2023年全市9萬余畝天麻實現綜合產值90億元,帶動麻農人均增收5165元。

坐落於青山綠水間的騰沖市清水鎮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在推進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中變得更加靚麗。清泉汩汩、鼓聲綿綿,四季有花、推窗成景,有文化傳承、地域特色、民族特點和“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司莫拉村成為“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生動表達。2023年,司莫拉村共接待游客39.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00萬余元。

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雲南省強化三產融合發展,充分釋放金山銀山潛力。開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完善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林農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林農增收。同時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建設,以林下中藥材、野生菌等為重點,推進仿生種植、規模發展,全省林下經濟面積達5500萬畝,2023年產值超500億元,成為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

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全省林草產業企業達6741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9家、省級龍頭企業532家,持續拓展林草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促進群眾增收。雲南省制定實施加快推進生態旅游與康養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各地立足生態環境優勢,加強森林康養基地、森林鄉村等項目開發,鼓勵森林小鎮、森林鄉村、森林人家等區域申報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和國家綠色旅游先行區,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2023年,全省生態旅游與森林康養產業產值超450億元。

邁步新征程,雲南省將聚焦推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小品種大產業”培育工程,做大林草資源經濟,充分挖掘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潛力,創新“森林經營+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產增值、林區發展、林農增收,切實將林草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王丹)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