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磚瓦房“爆改”成了茅草屋?村民投了贊成票

符皓 劉怡 尹馨
2024年06月14日08:1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一場大雨過后,陽光斜斜地洒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磨憨鎮尚勇村委會磨站村一間間村舍的“茅草”屋頂上,檐角雖還有水珠滴落,但地面上的積水幾乎已經排干。

“看著像茅草,其實是隔熱、防水、防火的新型材料。”站在新建的民族團結廣場旁,昆明市五華區派駐尚勇村駐村隊長王宏建指著修葺一新的村舍房屋,一年多的辛苦和努力化為滿滿的成就感。

【圖1】空中俯瞰磨站村。人民網記者-符皓攝

空中俯瞰磨站村。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磨站”在傣語裡意為“銅礦資源豐富的地方”,村裡現有常住人口49戶205人,多數為普洱市墨江縣的搬遷群眾。剛遷居至此時,搬遷群眾住的是茅草房,耕地也是從周圍村子“借”來的。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老房子翻修成磚瓦房。

2022年5月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鎮以來,昆明市五華區幫帶共建尚勇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磨站村成了示范點。然而,王宏建帶著2名駐村工作隊員剛到村裡時,卻感到頭疼:“缺少規劃、私搭亂建較多,雞鴨都散養在村路上。村民家的石棉瓦都舊了,雨季時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圖2】村子的中心位置是新建的民族團結廣場。人民網-尹馨攝

村子的中心位置是新建的民族團結廣場。人民網 尹馨攝

由昆明市規劃設計院進行整體風貌設計,五華區對磨站村開展全面整修和環境整治,新修吊橋和集市,增建廣場、村史館、兒童之家文化樂園等,逐步完善醫療、教育、養老公共服務。“改善村容村貌,要兼顧美觀與實用,又保留民族特色。”王宏建說。

經過討論,五華區決定用外形像茅草一樣的新型材料更換石棉瓦,保留幾分“鄉野風情”。許多村民卻不理解,“住慣了磚瓦房了,誰還要回去住‘茅草屋’”“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才會用茅草”“耗子會爬到草裡做窩”……

【圖3】進村道路平整寬闊,路邊綠樹成蔭。人民網記者-劉怡攝

進村道路平整寬闊,路邊綠樹成蔭。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為此,駐村工作隊員不分晝夜,挨家挨戶摸底,為老百姓講解政策,對私搭亂建等行為進行勸阻。王宏建隨身帶了個打火機,走進一家門就拿出打火機點“茅草”,証明新材料確實“不怕火”。

幾番勸說,終於有幾戶人家鬆了口,但施工又遇到難題。工期遇上雨季,還沒來得及安裝屋頂,雨水就飄進了屋,一些思想頑固的老人不讓繼續干了。

關鍵時刻,68歲的村民李批德站了出來,幫助駐村隊員勸說大伙:“村裡的環境要是真好了,大家住著也舒心。再給他們點時間,看看能建成什麼名堂。”

黨員干部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磨站小組組長楊四代率先拆除豬圈,老黨員楊向東主動換了家裡的屋頂。王宏建在走訪的同時,也將村民提出的困難和問題一一記錄,向上級反映,讓民生關切“事事有回應”。

【圖4】民居修葺一新,屋頂鋪上了新型材料“茅草”。人民網-尹馨攝

民居修葺一新,屋頂鋪上了新型材料“茅草”。人民網 尹馨攝

施工隊頂著雨季帶來的壓力加班加點,終於建好了兩棟“樣板房”。“茅草”屋頂美觀、防水、隔熱,讓村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許多村民從一開始的不配合,后來追著問‘什麼時候輪到我家’,到最后全村都為‘茅草’屋頂投了贊成票。”王宏建說。

2023年10月底,人居環境改造工程建設完工,駐村工作隊員們更加忙碌。以村規民約為基礎,磨站村按照“一戶一宅一方案”進行網格化管理。全村劃分為5個網格,由5名村干部擔任網格長,指導動員村民完成家庭雜物清理、人畜分流、打掃公共區域等工作,提升個人行為修養,村民們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

此外,昆明市五華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舉行網絡直播培訓開班儀式,並對就業創業政策進行宣講﹔區人社局黨委與尚勇村委會黨總支簽署《“樂業五華”就業創業黨建聯盟協議》,持續開辦各項技能培訓活動﹔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組織開展雲南特色小吃制作培訓班,尚勇村委會各村小組31名村民參加……

24歲的磨站村民袁峰此前在磨憨鎮上開挖掘機,村子一天天的變化他看在了眼裡,於是今年4月26日,他辭了工作回到村裡,在自家房子裡開起了早餐店。

袁峰祖籍墨江,一手融合了思茅菜與傣族菜風味的好廚藝讓前來吃米線、面條的顧客絡繹不絕,一天可以賣出幾十碗。

“村子變漂亮了,游客也多了,我們生活有奔頭。”現在,袁峰每天5點半起床,上午賣早餐,下午到磨憨鎮上幫著妻子照料燒烤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的營業流水能達到4000多元,創業有了干勁。”

今年,村裡新建的冬瓜豬養殖廠也即將完工,建成后可養豬約200頭,將以合作社的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提起新產業,磨站村的村民們從一開始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共同分享著建設成果帶來的喜悅。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