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張桂梅,其實也有可親可愛的一面

高考結束,別人勸張桂梅歇兩天,可她卻說:“這不是又有新高三了麼?歇什麼歇?”
6月5日,記者一行來到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記錄校長張桂梅的第14次送考。從昆明到華坪縣城,需要繞道四川攀枝花,盡管全程高速,依然需要4小時。山路蜿蜒,阻礙了孩子們出山。從2011年首屆華坪女高學生參加高考開始,渾身是病的張桂梅堅持送考,2000多名女孩也順利走出大山。
考試結束,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們跑出考場。苗少坡攝
陪考
張桂梅身上多了幾分鬆弛感
6月6日,教室門上,高考倒計時一天的牌子格外醒目。考前一日,張桂梅作息如常:早上五點多到宿舍樓下喊女孩們起床,晚上近十一點還在張羅女孩們睡覺,十幾年來,除了出差和住院,張桂梅的作息都停在了高三。
清晨五點過,華坪還在沉睡,女高宿舍樓率先醒來,從最初一兩個人小跑,慢慢成了一群女孩奔跑。識別華坪女高的孩子既可以看外表:清一色的短發、校服是紅色上衣,黑色褲子,單調的白色鞋子﹔也可以通過時刻准備起跑的狀態——大山裡的女孩,離現代化有點遠,張桂梅常催她們“快點兒”。
黑襯衣、牛仔褲、黑色軟底鞋,張桂梅的穿著依然如故,只是黑色的襯衣越來越白,鞋底也磨出了淺坑。倒不是張桂梅買不起或者不喜歡漂亮衣服,只是不少別人送她的好看衣服,她自己還沒穿,就跑到跟她身形一樣瘦弱的女孩們身上去了。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張桂梅正被帶狀疱疹困擾,舊衣服讓她能稍微舒適——半分解釋、半分調侃,她說:“一模一樣的黑襯衣有兩件,我可沒不換衣服!”
與其說是張桂梅節儉,不如說她是嫌麻煩。有時間,她更願意花給她的女孩們。吃飯依然簡單,早餐餅加粥,喝粥時順便吃藥,飯后換手上的膏藥。盡管很少上網,但老師們會跟她分享網友評論,張桂梅知道自己在網上關注度很高。前年陪考時,她吃炒飯就豆腐乳的視頻讓網友直呼“心疼”,其實她一貫吃得簡單。一邊給餅上摸幾筷子豆瓣醬,一邊跟記者開玩笑:“醫生不讓,但也不能都聽醫生的。”
張桂梅一貫吃得簡單,喝粥時順便吃藥。苗少坡攝
這兩年,除了對教育的堅持,張桂梅身上也多了幾分鬆弛感。遇到學生馬上要上課了還在喝牛奶,她調侃:“高考不僅加油,還要加奶。”張桂梅最常挂在嘴邊的除了女孩們,就是她自己的父母,說起自己因為淘氣被父親“錘”的經歷,笑得格外爽朗。
作為高中校長,張桂梅重視高考,但她更在乎女孩們的教育。其實,與其說張桂梅是在幫助一個個女孩,不如說是她試圖改變山區女孩這個群體的命運、甚至是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說:“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孩,不會教出愚昧的下一代。”
考前一日,張桂梅依然堅持查課。上樓時,她要抓著扶手﹔下台階時,則習慣側身而下,一隻腳踏實了,才邁下另一隻腳。前幾日身體出了些狀況,救護車開到了學校,不少孩子擔心張桂梅的健康。張桂梅說:“我多露露面,喊喊樓,讓孩子們放心參加高考。”
張桂梅拿著小喇叭為高三女孩們送考。苗少坡攝
送考
被逼出來的儀式感
6月7日,晨讀過后,華坪女高全校師生來到教學樓前為高三女孩們送考。張桂梅拿著小喇叭,跟女孩們一起唱起了《萬疆》。看著高三的考生上車,高一高二的女孩們一遍遍喊著“高三,加油”。“加油”聲響亮,送高三的姐姐們奔向遠方,那也是高一高二女孩們的夢想。
其實,這是一份被逼出來的儀式感。張桂梅說,第一次送考經驗不足,不少孩子考后交流前面一場考試,影響了后面的發揮﹔為了給孩子們減壓,張桂梅想到了唱歌這樣的形式。她說:“唱紅歌不僅減壓,還特別提氣!”
“第一次送孩子們高考,比我自己參加高考都緊張。一會兒覺得車慢咋還沒到,一會兒覺得車快,孩子們馬上就要進考場,可沒有心思陪你坐在這裡聊天。”張桂梅說,2008年好不容易在各界關注下建起了華坪女高,特別擔心考砸了無法面對孩子和家長。好在2011年首次高考,華坪女高94名大山女孩全部考上了大學。她說:“首戰告捷,女高的老師終於能昂頭走在大街上了!”
跟其他地方家長送考不同,14年來,華坪女高都是張桂梅帶隊集中送考,張桂梅手裡拿的小喇叭,早已數不清壞了多少。“不少女高的孩子來自麗江各個區縣的大山,來回一趟不容易,路上不安全。如果父母送考,吃住對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看著孩子們走進考場、又笑著走出考場,我放心!”張桂梅說,三年的努力到了最后時刻,讓老師送考自己留在學校反而更焦慮,索性就堅持年年送考。
張桂梅老師。苗少坡攝
最初,張桂梅也特別希望能夠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高校。“以前覺得,有孩子考入北大清華,我們就贏了。”不過這兩年,張桂梅多了幾分反思,也跟自己和解。
“如果孩子們只是夠了北大清華的分數,但是卻跟不上北大清華對素質的要求,后續學習會不會出問題?會不會對她們造成打擊?”張桂梅說,高中當然要重視高考,但是說到底還是教育。她說:“到了大學、哪怕大專,孩子們依然可以提高自己﹔讀碩士、博士的時候,去更好的高校也不錯。”末了,張桂梅又加了一句:“要是有孩子考上了北大清華,我想我們全校的老師都會瘋幾天!”
6月7日,第一天考試結束,張桂梅照例催促女孩們早點休息,結果卻遇到了高三女孩的表白:“張老師,我們愛你!”張桂梅一邊喊“回去睡覺,愛什麼愛!”一邊讓老師把宿舍門關上。結果習慣了奔跑的女孩們呼啦啦沖出來,卻又特別溫柔地擁抱張桂梅——張桂梅的痛,女孩們知道。
張桂梅和孩子們在一起。趙慶祖攝
家訪
“我無家有業,那就以業為家”
上百個孩子的“張媽媽”不好當。張桂梅的時間,幾乎全給了女高。她說:“我無家有業,那就以業為家。”
不少人勸張桂梅趁著暑期能夠休息。她自己也會問問自己:“哪有這樣24小時交給工作的?”可最終,她還是選擇把自己的時間全部交給自己的事業。“堅持是會上癮的。”幾日相處,張桂梅對人民日報的記者敞開了心扉,她說,一開始,只是想送完這一波高三﹔等到送走了,又覺得自己還能再送一批,就這樣,自己連續第14次送考。
“我這歲數、這身體都這麼努力,孩子們看了,都不好意思不好好學習!”張桂梅查課、送考,既是為了看看孩子們,也是想讓孩子們看看她。
“顧著自己身體,就顧不上這些孩子。我想幫著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所以選擇把時間給這些大山的女孩。”張桂梅說,自己承諾過隻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她想守護這份承諾。
張桂梅幾乎把時間全給了女高。苗少坡攝
送考,也是送別。華坪女高的送考特別有儀式感﹔但張桂梅卻拒絕了孩子們高考結束后的告別。她說:“女孩們半年沒怎麼回家了,家長也想早點見到孩子﹔再說,高中只是孩子們人生中的一段,我希望這段結束時,孩子們不是洒淚離開,而是揣著女高給她們的那份力量繼續一往無前。”
送走高三的孩子,張桂梅開始籌劃兩件事:一是高一高二的孩子該去哪裡開展暑期實踐﹔二是今年暑期家訪該去看看哪幾個女孩。
這幾年,她組織孩子們進工廠、看農場,去消防隊、參觀南方電網,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她說:“大山裡的孩子,更需要開眼看世界。”等到高一高二孩子們陸續回家,張桂梅又要開始家訪。家訪路上,她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還曾暈倒在路旁。但這些,依然沒有阻擋她家訪的腳步。她說:“學生不少都是留守女孩,有的家裡生活條件還不算寬裕。你不去家訪,怎麼知道女孩家裡的情況?”張桂梅說,每個年級140多個女孩,她盡量遍訪,從而知道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
行走吃力的張桂梅被女孩們貼心攙扶。苗少坡攝
自己始終緊繃,但張桂梅嘗試給孩子們鬆綁。
必須穿校服,不許染發、留長發,禁止把手機帶進學校……高中階段,張桂梅努力保護這群從大山來到城市的女孩。但畢業后,她希望孩子們少回學校,特別是不要再給自己貼上華坪女高女孩的標簽——她說:“作為黨員,我們自己應該講犧牲、多奉獻,但女孩們不一樣。女孩們見識過這個世界之后,才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選擇,所以高中階段我會‘管著’這些孩子﹔但畢業后孩子們不該被各種標簽套住,應該讓她們自由的成長。”
張桂梅和女孩們在一起。趙慶祖攝
但張桂梅對女孩們也有自己的期許。她說:“要是孩子們上交國家,我會格外自豪!”張桂梅說,自己的學生現在海陸空三軍都有,就是還缺“戰斗機飛行員”。
(本報記者王靖遠、陳相如參與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