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天保口岸學校

國門學校 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

2024年06月03日15:1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0世紀80年代,一篇名為《我們就從這裡出發》的課文,為許多人的童年夢想插上了翅膀。

如今,“我們就從這裡出發,我們的學校在老山腳下”,守望夢想的是一所祖國南疆學校的孩子們。

“這裡”是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天保口岸學校——一所國門學校,地處國家級口岸,距中越國境線僅1公裡﹔還是一所少年軍校和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學生在“紅歌牆”前唱紅歌。

學生在“紅歌牆”前唱紅歌。

生活在紅色校園

“紅色”是天保口岸學校的底色,校史飽含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紅色歷史。

1962年,當地響應國家號召,在創建國營農場的同時,建立了天保農場學校。初建校時,條件簡陋,校史牆上記載:“茅草房、竹籬笆、少桌椅,3名教師20名學生。”

在20世紀80年代,學校成為前線,部隊在學校建立了戰地臨時醫院和防炮洞。

天保口岸學校校長韋萍表示:“紅色基因為學校厚植紅色底色,學校通過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燭先鋒隊伍、挖掘紅色資源內涵及培育紅心少年‘四個紅’,將學校建設成為新時代的紅色校園。”

八裡河東山被稱為“80年代的上甘嶺”,見証了無數老山英雄的壯舉。

學校利用校園道路兩側,以展板和模型的形式呈現王建川、張大權烈士以及史光柱、杜富國等英雄的事跡,建成校園裡的“老山路”。

學校將《血染的風採》《望星空》《小草》《十五的月亮》《我愛老山蘭》等歌曲上牆,歌頌戰斗英雄,建成“紅歌牆”。

學校將戰時留下的防炮洞遺址,在不改變原貌的情況下修繕為校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防炮洞遺址的通道裡,擺放著當時戰爭遺留物品:馬燈、炮彈箱、迫擊炮炮彈、彈匣、手搖式鼓風機、防步兵雷、探雷器、頭盔、背壺等。

講老山故事、唱老山歌曲、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分管國防教育的天保口岸學校副校長潘幫躍介紹:“學校大力整合紅色資源提升紅色內涵,讓紅色理念浸潤到學校每一個角落。”

學校紅色教育基地。

學校紅色教育基地。

聽著英雄故事長大

“揚夢中華——立志報效,揚夢中華——立志報效……”

校長韋萍的手機裡,保存著戰斗英雄史光柱蒞臨天保口岸學校帶領師生激勵吶喊的視頻。

戰斗英雄史光柱,在作戰中先后4次負傷、8處重傷,為了保住陣地,將炸爛的眼球塞進眼眶,堅持指揮戰斗,最終帶領全排收復2個高地,被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 。

陳曦怡是天保口岸學校6年級的學生,她是國旗班的一名旗手,同時也是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講員。她說:“我們都是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我最敬佩的史光柱爺爺,在戰爭中,他是英雄﹔在和平時期,他是作家。他在黑暗的世界裡,書寫著心中的吶喊,告訴人們珍愛和平。”

在天保口岸學校,戰斗英雄毛羽亮的故事也被同學們銘記並傳揚。

“報告團長,我是毛羽亮,請求代替楊排長執行此次任務!楊排長有老婆孩子需要照顧,而我作為單身漢,無牽無挂。若能完成任務活著歸來,請團長批准我7天假期去探望母親,其他無任何要求。”毛羽亮英雄在戰斗中,先后19次參戰,多次榮立戰功,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學英雄之志,傳紅色之光。天保口岸學校以戰斗英雄史光柱、毛羽亮之名,設立“戰斗英雄史光柱班”和“戰斗英雄毛羽亮班”。

在兩個英雄班,學生們每天都被英雄的事跡激勵著。教室前面黑板的兩邊展示著英雄的事跡和學生的獲獎証書,而教室后面黑板一旁的“爭章台”則記錄著學生們的日常表現。

師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師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像軍人一樣榮光

2018年12月18日,八裡河東山少年軍校在天保口岸學校成立。自那一天開始,學校的校服是軍綠色。

“第一批600多套‘軍服’是戰斗英雄史光柱捐贈的。每周一到周三,學生們都要著裝‘軍服’。”校長韋萍表示,學校採用軍事化模式進行新生素質訓練,選用軍綠色迷彩服作為校服,並統一使用軍被。這一舉措旨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強化保家衛國意識。

此外,學校還將軍體拳作為學生大課間活動之一。通過長期訓練,學生們享受到了鍛煉樂趣,增強身體素質,磨練意志,極大地提振了精氣神。

在天保口岸學校,每個年級組都設有一個國旗班,涵蓋小學組、七年級組、八年級組和九年級組共4個國旗班。

“我是一名國旗手,要像軍人一樣榮光。時刻要求自己,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國旗班的小旗手何秀垚說。

2022年,天保口岸學校被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在學校進大門的榮譽牆上,展示著包括“文明學校”“現代教育示范學校”和“平安校園”等十幾塊其他榮譽牌匾。

“巍巍青山懷中抱,綠樹芳草身邊繞,溪水流暢歡歌笑,國門學校在天保……”學生們在校歌聲中,沐浴著陽光成長。

“生在新時代,長在紅旗下,過去的炮火聲我們已聽不到,但我們要感恩先烈、感恩英雄、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時刻努力學習,長大后為國家作貢獻。”這是國旗手陳曦怡的心聲,也是天保口岸學校全體學子的心聲。(黃銘、貢麗麗、陳紹倫 文/圖)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