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敦煌壁畫"邂逅"千年彝繡 會擦出什麼火花?

敦煌莫高窟,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在石窟藝術中享有崇高地位,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明珠。
彝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彩雲之南文化新名片,中華傳統文化的珍品。
當敦煌壁畫“邂逅”千年彝繡,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活動現場。杭添攝
6月6日上午,在東南大學建校122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以非遺為名 與傳承和創新對話——敦煌·彝繡聯合展”啟動儀式上,給了人們答案。
活動中,由東南大學與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委縣政府共同舉辦的“我把敦煌繡給你看”彝族刺繡展覽吸引了眾多師生前來觀摩。
彝繡與敦煌文化融合的系列繡品。南華縣委宣傳部
原來,東南大學發揮該校藝術學院的學科優勢,從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人物、動物、山水、花草、樂器等元素中汲取靈感,設計出“鹿王本生”“絲城青綠”“藻語彝韻”“玉帶翩風”“ 敦煌彝音”“ 敦煌彝彩”等多組系列作品,並依托定點幫扶南華縣的彝繡工藝,由當地全國首批“美麗工坊”的繡娘(郎)一針一線生動還原。
東南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希望通過彝繡與敦煌莫高窟在東南大學的“相遇”,激發出學生更多的創造性花火,找到雙方在美學上的聯合,推進文化的融合創新。
這些系列產品,東南大學將無償授權給敦煌研究院和南華縣售賣。
彝繡與敦煌文化融合的系列繡品。南華縣委宣傳部
這不是東南大學助力彝繡第一次“出圈”。去年,東南大學將彝繡融入到2023級錄取通知書中,並由來自南華的繡娘制作而成。這條新聞,當時便“火出了圈”。
其實,從2013年起,東南大學便開始定點幫扶二千多公裡外的南華縣。十多年來,東南大學從彝繡人才培訓、彝繡產品研發、彝繡品牌打造,及彝繡館、美麗工坊等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等方面,讓與大眾頗有距離感的彝繡文化在時代發展中迸發出更多接地氣、更實用的意義。
彝繡與敦煌文化融合的系列繡品。南華縣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彝繡產業進一步發展,彝繡一頭連起繡工,一頭連起顧客,產業兩頭正“飛進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南華縣有彝繡能手2322人。2023年,全縣彝繡銷售收入達4859萬元,同比增長20.2%﹔彝繡產業產值達1.18億元,同比增長46%。
繡工正在刺繡。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回到這次活動本身,用彝繡展現敦煌,用敦煌點亮彝繡,兩者交相輝映,既為鄉村文化振興拓展了新領域,又為鄉村產業發展打造了新品牌。期待通過這次“邂逅”,敦煌壁畫與千年彝繡能擦出更多火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