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盟用活移民扶持政策 移民村變幸福村

初夏時節,走進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中課鎮永不落村的菜籽油加工作坊,機器正開足馬力運轉不停,伴隨著轟隆隆的運轉聲,色澤金黃、清澈透亮的菜籽油緩緩流出,油坊內外油香四溢。
“今年大概榨了300斤,榨出來的油一半留著吃,一半賣了。”一早便來排隊的永不落村二組村民三木拉,看著自家的一個個油桶被金黃的菜籽油灌滿,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一直以來,永不落村都有種植油菜的傳統,油菜種植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隨著種植油菜的農戶越來越多,以往簡陋的榨油工坊和老舊的設備,已漸漸滿足不了村民的加工需求。
永不落水庫。刁弘智攝
如今,得益於西盟縣永不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的實施,永不落村有了新的榨油設備和加工作坊,生產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對發展油菜種植產業的信心更足了。
“通過近幾年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的實施,我們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現在有了新的菜籽油加工作坊和新的設備,加工環境得到改善、效率提高,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為村民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永不落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岩用說。
永不落水庫位於西盟縣最北端中課鎮庫杏河上游段,於2013年開工建設,是一個集農業灌溉供水、集鎮供水及農村人畜飲水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項目設計供水量1969.6萬m³,其中集鎮供水13.9萬m³、農村人畜飲水供水41.9萬m³、農業灌溉供水1913.8萬m³。
眼下正值三夏耕種的關鍵時節,在中課鎮嘎婁村的田間地頭到處都能看見農戶們忙碌的身影,為搶抓農時,不誤好時光,炎炎烈日下,他們背著農具、騎著摩托穿梭在新鋪好的生產道路上,奮力譜寫著一曲夏耕夏種的動人旋律。
航拍永不落村。刁弘智攝
“以前這條路是土路,很不好走,特別是下雨天,摩托和車都進不來,我們來田間地頭隻能靠走路,想拉點苞谷、柴火、牛草都很不方便。現在修了砂石路,方便多了,不管是下雨天還是干旱,都可以來干活,大大提升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嘎婁村一組村民岩當說。
生產道路的完善不僅解決了村民生產勞作的難題,也讓他們有了更充足的發展信心。看著生產道路的變化,飽受“泥濘道路”之苦已久的岩當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西盟縣水務局充分利用好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組織實施了移民新村建設類項目1個、人居環境提升改造類項目2個、生產開發配套類項目5個、職業技能培訓類項目2個、規劃類項目1個。目前,項目已全部實施完成,並通過驗收。”西盟縣水務局水庫移民辦負責人薛光燦說。
通過近幾年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的實施,西盟縣3個涉及移民后期扶持的村民小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移民群眾職業技能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輻射帶動受益人群達1200余人,通過實施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有效提高了項目區群眾發展生產后勁,為項目區群眾增產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把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與鄉村振興建設高度融合,放大后扶項目建設效應﹔用好用活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努力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示范項目,帶動移民就業,提高移民收入,讓移民村變成幸福村。”西盟縣水務局水庫移民辦負責人薛光燦說。(刁弘智)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