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震后漾濞已重生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4年05月21日08:2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航拍漾濞縣城。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航拍漾濞縣城。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從開通運營不到兩年的漾濞站下高鐵向縣城走去,漾濞江裡流水潺潺,道路兩旁新村點綴,新建的校園裡書聲琅琅。來到被群山環繞著的縣城,大街小巷干淨整潔,店鋪鱗次櫛比,公園裡、廣場上,孩子們的笑聲不絕於耳。

3年前的5月2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發生6.4級地震,186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16686戶民房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18.7億元。

2024年5月21日是漾濞6.4級地震三周年,人民網記者近日回訪漾濞,一路觀察、傾聽、記錄當地老百姓的重生之路。

新家園,老百姓住得安心過得舒心

重建后的淮安村淮安屯新村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重建后的淮安村淮安屯新村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蒼山西鎮淮安村,新建的村民活動廣場樹木青翠,草坪齊整,步道蜿蜒,休閑健身、座椅涼亭等設施齊全,一條寬闊的道路旁,藍花楹開滿枝頭,兩排嶄新的民房格外醒目。

記者來到42歲彝族村民楊和意的新居。“當時,我家土木結構的房子開裂嚴重,裂縫大的地方,成年人可以側身走進去。”在自家兩層半的新居裡,楊和意向記者回憶起地震后的情景。

災后,淮安村719戶民居不同程度受損,部分損毀嚴重。

重建家園!

“我們通過召開院壩會、入戶走訪等形式,盡量讓農戶參與到新村規劃設計中。”淮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嬌表示,“我們這兒離縣城隻有三四公裡,接下來打算發展‘親子樂園+綠色康養’模式的鄉村旅游,爭取讓農戶的增收路子寬起來。” 

地震發生后,縣城部分老舊小區亦不同程度受損。結合災后重建項目,漾濞縣對縣城64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旨在提升老百姓的居住環境。

在位於縣城繁華地段的文苑小區,休閑小廣場林木蔥郁、鳥語花香,石凳子、垃圾桶、消防通道、停車位等設施一應俱全。

文苑小區內,居民們圍坐在一起休閑娛樂。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文苑小區內,居民們圍坐在一起休閑娛樂。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73歲的馬國賢在文苑小區生活了28年,提到小區改造,他贊不絕口。“以前環境不好,小區常年長滿雜草,晾衣線橫七豎八,樓道滿是小廣告,車輛亂停亂放。現在好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還劃了專門的停車位,統一風格后的房子外觀也好看。”馬國賢笑著說。

如今,無論行走在漾濞的農村還是城市,生態、綠色、宜居、幸福已成為新的“關鍵詞”,山清水秀、生態優美、幸福宜居的環境讓老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新校園,學生們暢快玩耍努力學習

步入交付8個多月的漾濞縣蒼山西鎮中心完小,綠意滿眼、花香扑鼻,運動場地寬闊、體育設施齊全,孩子們或在籃球場、足球場暢快玩耍,或在勞動實踐基地裡勞作,或捧著喜愛的書本在圖書館閱讀,或在教室裡認真學習。

在蒼山西鎮中心完小,孩子們在操場上說說笑笑。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在蒼山西鎮中心完小,孩子們在操場上說說笑笑。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漾濞6.4級地震發生后,當地部分小學校舍損毀嚴重,很多教室成了危房。當地整合中央、省、州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贈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多方資源,在縣城邊新建成蒼山西鎮中心完小,將原先的三個小學合並成一個,於2023年8月25日投入使用。

“和以前的校舍比,新校園設施設備有了很大提升,除了教學樓、食堂、活動中心、宿舍樓等,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活動場館也一應俱全。”蒼山西鎮中心完小校長常紹昌說。

有了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將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孩子們在新校園裡健康快樂地成長。”常紹昌說。

緊鄰蒼山西鎮中心完小的漾濞縣第一初級中學早一年交付。步入校園,寬敞的教室、設施齊全的實驗室、溫馨的圖書館,綠意盎然的草坪、繁花似錦的花壇、簇擁在一起交流的學子,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

地震發生后,漾濞縣第一初級中學老校舍同樣受損嚴重。漾濞縣政府與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對重建較為急切的漾濞縣第一初級中學整體搬遷項目採取EPC(工程總承包)的建設模式,先行啟動校舍建設。

2022年8月28日,該中學1600余名師生告別過渡期的板房,搬入新校園,開啟嶄新的學習生活。

新校園,新起點。“搬入新校園后,學校圍繞‘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育人理念,大力實施文化育人、養成教育、素質提高、質量提升四項計劃,旨在建人民滿意的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漾濞縣第一初級中學副校長馬漾勛說。

新晚年,老人們由“養老”變“享老”

走進淮安村淮安屯新村的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忙著給前來就餐的老人打飯。“飯菜挺好吃的,價格也不貴,平日家裡沒時間做飯,來這裡吃挺好,還能和老伙計們聊聊天。”村民糯樹祥說。

這家日間照料中心是災后新建項目,總投資103萬元,建筑面積399平方米,於2023年9月投入使用。

除提供就餐服務外,中心還設有棋牌室、理療室、理發室等。為讓老人們願意到中心活動,運營方常通過各種活動聚人氣。“我們組織志願者為老人免費測量血壓、血糖,免費給老人理發,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貼心的養老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老人們對中心接受度的提升,中心還將嘗試提供送餐上門、家政保潔、陪同就醫等低償養老服務,也會考慮提供增加老人興趣愛好的老年文化教育、旅居養老等有償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多形式的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指數。

如果說淮安村淮安屯新村的日間照料中心解決的是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漾濞縣中心敬老院解決的便是特困老人的集中供養問題。

看電視、下棋、閑聊……5月11日下午,在剛落成半年多的漾濞縣中心敬老院,20多名集中供養的老人正在享受休閑時光。

在漾濞縣中心敬老院,護工給一名老年人敷藥。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在漾濞縣中心敬老院,護工給一名老年人敷藥。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漾濞縣中心敬老院始建於2008年,漾濞6.4級地震發生后,原敬老院牆體大面積開裂,部分地面大幅度下沉,門窗等房屋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經過專業機構檢測,需要拆除重建。2021年10月,新敬老院建設開工,2023年9月投入使用。

“和之前的敬老院相比,新敬老院更寬敞,我們在這兒睡得好、吃得香,隨時能洗熱水澡,比住在家裡還舒服。”已入住漾濞縣中心敬老院15年的老人羅誠軍笑著說。

“為了讓老人們安心住下去,我們計劃對敬老院繼續提質改造,建一些綠化、娛樂、健身設施,讓他們住得舒心、安心、放心。”漾濞縣中心敬老院院長雷宏接過了話茬。

兩天的回訪,能跑的點位、能聽到的感觸有限,但從這有限的點位裡,記者能感受到,過去的1000多個日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下,漾濞縣近10萬人民團結一致,為建設美好家園付出的努力。災后重建的學校、村舍、敬老院,正矗立在漾濞的山鄉。

震后漾濞已重生!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