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紅樓夢+戲劇”吸引海內外游客“入戲入夢”(煥新之旅)

史自強
2024年05月08日11: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夜景。

  劇目《有還無》劇照。

  游客在“其文若何”情境空間拍照打卡。

  外國游客身穿漢服到“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游玩。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108個情境空間、21場沉浸式演出、365天不間斷上演……位於河北省廊坊市的戲劇主題公園“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自去年7月開城以來,持續吸引海內外游客,成為京津冀文化藝術新地標。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廊坊市夢廊坊戲劇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我們將戲劇作為活化《紅樓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敲門磚,構建出一套具有東方美學的文化生活方式,讓經典IP釋放出全新的文旅吸引力和藝術魅力。”項目運營方新繹控股董事長李曉菲說。

  “讀者的故事”上舞台

  “誰心頭不沾染半點墨,洗不盡也擦不掉”“我看著書中離合,他們看著我,我是誰,誰是我”……踏進“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偌大的空間裡回蕩著十余首與“紅樓夢”戲劇主題相匹配的原創主題曲,空靈動人﹔目之所及皆是中國古典特色的回廊、影壁,牆上書寫著《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對白,游客能夠身臨其境地開啟“紅樓夢戲劇”之旅。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以《紅樓夢》為創作藍本,但讓很多游客感到意外的是,戲劇幻城內既沒有裝潢精美的榮寧二府、大觀園,也沒有寶玉、黛玉等經典人物穿梭城中。創作者把聚光燈對准了更為廣闊的“紅樓夢世界”,讓一幕幕關於《紅樓夢》讀者的故事在幻城的不同角落上演。

  項目總構想、總編劇、總導演王潮歌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本《紅樓夢》。讀《紅樓夢》的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年歲、不同境遇,讀到的《紅樓夢》是不一樣的,讀《紅樓夢》本身又會形成一本巨大的‘紅樓夢’。”

  戲劇幻城中的21場演出,總時長超過800分鐘。篇幅各異的劇目展現出《紅樓夢》問世270多年來不同時空、不同地點發生的故事:1812年的江西婺源汪口村、1974年的蘇州東風區二商店、1999年的廣州番禺筒子樓、2018年的北京耳朵眼胡同53號院……游客可以沿著不同觀演路線,進入多個不同的觀演空間,體驗行進式與坐定式觀演,進入主創團隊打造的“紅樓夢宇宙”。

  “這種立意上的突破,決定了所有創作都是原創內容。無論觀眾是否讀過《紅樓夢》,都能沉浸式體驗到全新的內容。”李曉菲說,“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就是要打造一座《紅樓夢》的“讀者之城”。

  於是,圍繞《紅樓夢》,不同讀者的故事輪番上演:“四水歸堂”講述了江西婺源汪口村一本手抄《紅樓夢》引發的故事﹔“上海路甲36號”演繹了兩個年輕人穿越回1917年的上海,尋找《紅樓夢》繪本的故事﹔“第三十五中學”則將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上演時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同學之間的故事搬上舞台……

  通過演繹不同讀者與閱讀《紅樓夢》之間的故事,將他們的人生起落、悲歡離合展現給觀眾,“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讓《紅樓夢》這部巨著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更多游客在幻城中、劇目裡找到共鳴。

  創造觀劇新奇體驗

  戲劇幻城的奇妙之旅,始於16道造型各異的中式門樓。游客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道步入幻城,幻城內的布局採用棋盤格局,四大主劇場、近20個小型劇場鑲嵌在108座情境空間中。

  行走其間,步移景異,變幻多端。充滿中式美學的意象不斷映入眼帘,廊橋、紅牆、竹林等美輪美奐。亦真亦幻、虛實結合、輪回穿越的視覺設計,與迷宮幻境等景觀相融合,將中國傳統建筑之美、文化之美、哲學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劇場演出則在精彩故事的腳本上,以聲、光、電、水幕等科技創新元素的巧妙利用,將詩、舞、音、畫等藝術形式相融合,通過新情景裝置藝術與舞台沉浸技術的交相輝映,將《紅樓夢》的衍生故事講述得新奇而富有創意。

  跟隨游客的人流,步入“有還無”劇場,燈光漸滅,大劇上演。36扇高大的雕花木門輕啟,“紅樓36釵”信步走出,與曹雪芹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這些書中人在水深3厘米的舞台上表演,行進時激起清越的水浪聲。舞台水面如同鏡面,倒映出五光十色的“紅樓夢世界”。舞台上時而隨著音樂節拍落下層層水帘,時而化水成霧,氤氳繚繞,加上特殊的光影效果,美不勝收,引發觀眾的陣陣贊嘆。

  在不同劇場和情境空間中穿梭,游客的想象力和參與感也不斷被喚醒。在“第三十五中學”劇場內,游客和演員一道進入教室,坐在座位上,通過互動共同完成劇目演出﹔走進“真亦假”劇場,游客可以來到后台,近距離觀看各演出部門的工作流程﹔在“床劇場”中,游客甚至可以躺下來觀看劇目,在未知的情境中與演員互動,沉浸式體驗“人在劇中”……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一場“紅樓光影文字秀”在幻城內悄然上演。幻城的牆壁和地面上浮現出《紅樓夢》中的文字片段,而鏤刻在“其文若何”情境空間頂部的文字,也將光影投於地面,讓游客全然沉浸於《紅樓夢》的經典文本之中。

  通過中式美學與科技創新的巧妙融合,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主創者們為游客提供了新奇的觀劇體驗,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海內外持續“吸粉”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以戲聚人,以文促旅,通過劇場和情境空間的展演展示,拓展出更多產品與業態,向外延伸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身的文旅綜合體,持續吸引海內外游客前來“入戲入夢”。

  據介紹,由於劇目選擇豐富,在一天之內很難看完戲劇幻城內的全部劇目。因此,北京、天津等周邊地區的游客往往選擇“戲劇幻城兩日游”。為給游客創造良好的出游體驗,“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周邊建設了多種不同主題及風格的院落、近百套江南合院組成的客棧群落,與主題公園、藝術街區、文化商街等業態相融合,讓游客留下來,深度體驗與《紅樓夢》中大觀園相似的“院子文化”。

  今年年初,“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入選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夢廊坊戲劇公園則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紅樓夢+戲劇”的旅游潛力正釋放。

  今年3月,2024年“世界戲劇日”活動在夢廊坊戲劇公園舉行,更是讓不少海外游客在戲劇幻城中流連忘返。“我非常喜歡這裡的建筑文化,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是神奇的藝術創造。這些故事非常具有吸引力,走在這裡,就像走進了《紅樓夢》讀者的世界。我自己也成為戲劇的一部分,有種‘夢境成真’的感覺。這種感覺也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戲劇表演的奇妙碰撞。”國際劇協總干事托比亞斯·比昂科尼說。

  自去年7月正式運營以來,“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已吸引來自法國、瑞士、新西蘭、波蘭、古巴、日本、比利時、荷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游客開啟紅樓體驗之旅,感受中國文化。“演出效果非常震撼!”“《紅樓夢》郵票等文創產品十分精美!”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不禁為幻城點贊。

  截至今年4月,“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已演出近6700場次,吸引近120萬人次游客觀演,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各種文旅業態的發展。“我們將通過多群體共同參與、多業態協同發展,持續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質、智慧化的戲劇藝術全景體驗,不斷引領美好生活新風尚。”李曉菲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