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鄉村靚起來 日子美起來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4年05月05日09:5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農民福祉,事關綠美雲南建設。《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在改善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在改變村民衛生習慣、提高生活品質上做文章,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人居環境整治樣板,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都拉村二組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JPG

都拉村二組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地點:文井鎮都拉村二組

關鍵詞:花小錢辦大事

干淨平整的村道,寬敞整潔的休閑廣場,色彩鮮明的牆畫,房前屋后的綠植,蜿蜒的健身步道……來到傍山而居的文井鎮都拉村二組,一幅新農村的綠美畫卷緩緩鋪開。

過去的都拉村二組是另一番光景:垃圾隨處可見,污水四處橫流,路邊雜草叢生,人居環境堪憂。

2023年4月開始,都拉村黨委以都拉村二組為試點推進綠美鄉村建設,提升村裡的人居環境。

提升人居環境,一需要錢,二需要人。

人的事相對好解決,發動村民投工投勞即可。錢的事難辦。

村黨委投入10萬余元,由村民投工投勞,硬化了步道,新建了打歌場﹔鎮上投入5萬元,同樣由村民投工投勞,改造了溝渠,搭建了水景觀﹔挂鉤幫扶村裡的景東一中安排教師畫了牆畫。

都拉村二組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1).JPG

都拉村二組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自此,都拉村二組村容村貌變好了。村民們還有更高追求:村裡沒路燈,晚上出門不安全,有沒有可能一道解決?

村黨委不等不靠,發動鄉賢捐款,鄉賢又帶動村民捐款,共籌得9萬余元。

接著是買燈杆。買成品燈杆,一套一千六七元,不劃算。村裡從建材市場買來材料自己焊接安裝,一套隻用1300多元,還比成品燈杆亮。

9萬余元沒用完,剩余的錢,村裡買來花草,由村民們投工投勞,栽種在村道兩側。有村民覺得還不夠美觀,把自家廢棄的磚瓦、竹筒抬出來再利用,壘砌成“花牆”,美化村道。就這樣,都拉村二組花小錢辦大事,實現了綠美蝶變。

咋讓“美麗常在”?村裡黨員帶頭,農戶參與,將管護機制納入村規民約,讓綠美鄉村與鄉風文明同頻共振。

村子美了,都拉村黨委打算揚優勢,帶村民們走農旅融合的路子。“來我們這兒,可垂釣、可摘藍莓,還可露營。”都拉村黨委書記李輝推介起來。

老練村南邊地片區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1).JPG

老練村南邊地片區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地點:文井鎮老練村南邊地片區

關鍵詞:村民投工投勞共建家園

走進文井鎮老練村南邊地片區,有村民在刷牆,有村民在填土,一派熱鬧景象。

南邊地片區有三個村民小組,人員密集。“早前,村民們將污水直排,路面隨時臭烘烘的。”老練村黨總支南邊地黨支部書記王勇說。

村裡想過解決辦法。“脫貧攻堅時,請專人測算,說污水管網改造要上百萬元。村裡沒錢,就沒弄,隻能平時勤沖洗路面。”王勇說。

拖到今年,文井鎮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投入15萬元,決定對南邊地片區進行“兩污”治理。

“鎮裡投入的錢買管道,入戶管村民自己買,每家大概出五六百塊。”王勇說,鋪設時,大伙投工投勞,有村民外出務工不在家,他們給管道留了接口,等村民回來自己接上。

不到一個月時間,管網鋪設完畢,王勇算了算賬,鎮裡投入加村民自籌,攏共花了60萬元左右。“花小錢辦了大事。”他笑著說。

污水不橫流只是初級目標,這段時間,村裡引導村民整治公共環境衛生,目的是讓村裡美起來。

家家戶戶挪走堆在門口的柴火磚塊,紛紛壘砌起小花台,栽種上各種各樣的花。鎮裡拿出20萬元,村裡拿出3萬多,又從村民處集資5萬元,硬化村裡的部分道路,還添來花草,栽種在公共區域。

為盡可能節約成本,道路硬化時村裡多次比價,最后請村裡的一家施工隊以“友情價”施工。“前提是保質保量。”王勇說。

為確保各項目進展順利,鎮裡安排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彭軍駐點。見到他時,他正風風火火地從施工現場趕來,迷彩服落滿塵土,頭發上也是一層灰。“我家就是南邊地片區的,和村民們溝通起來更順暢。”彭軍笑著說。

記者跟隨彭軍在南邊地片區轉了一圈,部分土路已改造成水泥路,家家戶戶門前栽種上了花,色彩鮮明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綠美鄉村已現端倪。

勐澇村中村小組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JPG

勐澇村中村小組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地點:文龍鎮勐澇村中村小組

關鍵詞:車子可以進寨子了

走進大山深處的文龍鎮勐澇村中村小組,一株株粗壯的核桃樹伸展著翠綠的枝葉,清脆的鳥叫聲在山道回響。核桃樹下,勐澇村黨總支書記張興強已等候多時。

“水泥路隻通到寨子口,寨子裡是土路,窄,坡陡,下雨滑得很,十多年沒有一輛車開進過寨子。管網沒改造,污水到處流,垃圾是哪裡有坑填哪裡,寨子裡雞狗亂跑……”說起早前寨子景象,張興強停不下來。

今年年初,鎮裡投入5萬元,各家自籌了一部分,寨子裡對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幫扶勐澇村的景東縣融媒體中心出資2萬元,鎮裡幫扶60噸水泥,村集體出資6000元,村民自籌2萬元,對寨子裡的部分道路進行硬化。

道路硬化期間,村民們投工投勞,互相幫著干。黨員干部既當設計者,又當施工隊。“以前不會砌磚,一個月下來,會砌花台了!”駐村幫扶的景東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李啟剛笑著說。

在大伙努力下,今年春節前夕,污水管網鋪設好了,路也硬化擴寬了,車子終於可以開進寨子,不用停在寨子口提心吊膽。

對散養的家禽,村裡督促村民圈養或林下養殖﹔對生活垃圾,村裡倡導村民集中扔到垃圾池。現在,張興強就等著雨水來,到時發動村民在路兩側栽種上花花草草,讓深山裡的寨子美起來。

勐澇村中村小組一村民家中栽滿綠植。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JPG

勐澇村中村小組一村民家中栽滿綠植。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無論是勐澇村中村小組,還是老練村南邊地片區、都拉村二組,都是景東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綠美鄉村的縮影。今年以來,當地以點帶面,投入資金830萬元,發動老百姓投工投勞,為鄉村增“顏值”、升“品質”。如今,一幅幅鄉土氣息濃郁、人居環境優美的綠美鄉村畫卷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入實施綠美鄉村三年行動,新建100個綠美鄉鎮、200個省級綠美村庄。

景東縣黨委政府正快馬加鞭抓落實,同時又時時提煉總結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整治中的經驗和不足,通過“回頭看”等方式,確保綠美鄉村建一個,成一個,讓老百姓樂享“綠色福利”。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