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會澤縣白霧村建好建強村黨組織,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形成干事合力 古村更添活力(干部狀態新觀察)

本報記者 李茂穎 徐雷鵬
2024年04月25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形成干事合力 古村更添活力(干部狀態新觀察)

白霧村牌坊。 會澤縣委組織部供圖

白霧村風光。 會澤縣委組織部供圖

核心閱讀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好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健全選育管用機制”“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因地制宜盤活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旅融合多元發展,有效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晨曦微露,陽光穿透雲層,洒在山腳下古朴沉靜的村落裡。不一會兒,村子裡升起縷縷炊煙,青石板街傳來陣陣吆喝,沉睡中的古村漸漸醒來。

村頭的農田裡,已有人在勞作了。沿著田間小路邊走邊看,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黨總支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朱學舟關切地“嘮叨”起來:“地裡的菜,要做好田管,蝦塘要保持清潔,小龍蝦投喂要及時,有什麼問題就來找我們。”自從2018年擔任村干部以來,眼前這個皮膚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一步步見証了白霧村的發展變化。

從產業單一“看天吃飯”到農旅融合多元發展,如今的白霧村盤活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群眾收入有效增加。荒山披綠生金,古村新貌背后的幸福密碼是什麼?

“最重要的還是黨組織的帶領。”白霧村黨總支書記黃明昌說。這些年,白霧村著力建好建強黨組織,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養相結合,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引領帶動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雲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做好組織化這篇文章,以基層組織力的提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讓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得到充分發揮,不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村兩委班子強起來

推動村干部年輕化、專業化,從退役軍人、返鄉創業能手、大學生中選拔培養村干部

撥旺爐火,茶水壺嗞嗞作響,濃郁的茶香很快溢滿房間。村干部、返鄉創業者、村民代表圍坐一圈,一場院壩會在白霧村開了起來。黃明昌開門見山:“今天叫大家來,就是想聽聽各位對村裡發展的意見建議。”

大伙你一言我一語,小到自家店鋪如何吸引客流,大到村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場氣氛漸漸熱鬧起來。黃明昌埋頭記錄,不時抬頭插上幾句話。不一會兒,筆記本上已留下密密麻麻幾頁建議。

從2023年11月到白霧村擔任黨總支書記以來,將近半年時間裡,這樣的會,黃明昌已經開了多次。黨員趙子山印象深刻:“從要求村裡幫助對接市場和用人單位,到希望村裡通過培訓和宣傳,做好‘白霧工匠’‘白霧廚師’等品牌,村民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對我們的工作能力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了解需求,跟上變化,切實為大家解決難題,才能回報老鄉們的信任。”黃明昌說。

前些年,這份村民和村干部之間的信任遠不如現在。白霧村是明清時期南銅北運的必經之路,文化底蘊深厚、田園風光秀麗。然而這些優勢資源,過去卻未能有效利用起來。“過去,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偏大、結構不合理,一些村干部思維僵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村子發展乏力。”娜姑鎮黨委書記肖書耀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強村黨組織,關鍵是要選育一批素質高、能力強、作風實、敢擔當的人才,讓他們加入村干部隊伍。”肖書耀說。

省裡推進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后,縣鄉兩級黨委每年綜合分析、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在會澤縣、娜姑鎮兩級黨組織的幫助下,白霧村選用事業心強、思路清晰、懂經營、善管理的能人擔任村干部,建立后備干部庫,實行動態管理、跟蹤培養、定期考察。

“為了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我們要求每個村要儲備1名40歲以下的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3名35歲以下副職后備人才。”會澤縣委組織部部長田園妍介紹,當地積極從退役軍人、返鄉創業能手、大學生中選拔培養村干部,並通過完善考核、加強培訓、開展縣鄉兩級“擂台比武”等方式,提升干部能力。

身為退役軍人的朱學舟,早年在外務工,能吃苦,頭腦靈活。“他有回報家鄉的想法,也有干事創業的能力,正是村裡發展需要的人才。”肖書耀說,朱學舟先被選為后備干部,經過換屆后當選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本地00后大學生趙德棋畢業后,在村黨總支的多次動員下回鄉,成為后備干部。她利用所學知識,盡心盡力為村民干實事,目前擔任村委會副主任。

去年11月,已在鄰村樂裡村擔任了15年黨總支書記的黃明昌調整到白霧村,擔任白霧村黨總支書記。肖書耀說:“黃明昌是致富能手,經驗豐富、能力過硬。現在白霧村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更需要這樣的人才。”

現在,白霧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從54歲下降到32歲,3人擁有大學學歷,年輕化、專業化的人才結構為鄉村發展增添了動力。雲南省委出台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會澤縣積極開展村(社區)干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雙提升”行動,拓寬村干部上升渠道。

此外,雲南在全省全面推行黨組織全面領導、村級事務統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實現村級崗位設置精干高效、村級組織運轉規范順暢,村干部待遇得到保障,干事創業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黨員探路干起來

開展理論、法律、技能等培訓,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在帶動群眾增收上發揮作用

漫步白霧村老街,古建民居錯落分布。轉過街角,一陣香味扑面而來,順著排隊的人群望去,村民鄒永蓮家的涼粉店生意紅火。

“我家原先種了兩畝半的水稻,現在流轉出去,每年能有3600元分紅。”鄒永蓮掰著手指算起這幾年的收益,“這兩年村裡搞旅游,我這小店生意也好了許多,每年能有8萬多元的收入。”“現在,她還是村裡的黨員致富帶頭人。”一旁的黃明昌補充道。

建好建強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要讓黨員在增收致富上多帶頭、闖新路。“我們要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也要把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肖書耀說。

白霧大蔥是娜姑鎮獨具地方特色的冬早蔬菜品種,口感脆甜,種植歷史悠久。過去,大部分村民種植規模小,收益並不高。朱學舟說:“現在能打響白霧大蔥的品牌,離不開黨員王勇的帶動。”

看准了大蔥種植的優勢,王勇一口氣租下10多畝地,改良種植技術,摸索種植辦法,漸漸成了“土專家”,每年靠種蔥能有18萬元收入。為了帶動更多人靠種植大蔥增收致富,村裡多次動員,但不少村民對擴大種植規模心存顧慮。王勇不放棄,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多次上門勸說,仔細分析利弊,還幫助種植戶解決資金、技術、銷售等問題。最終,在王勇等種植大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村民開始嘗試。

黨員劉瑞2022年返鄉創業后,在村子裡開了一家奶茶店。這兩年,趕上直播帶貨的熱潮,她想發展電商,但又苦於缺少相關的知識技能。村裡得知后,一方面積極邀請專家幫帶,一方面安排劉瑞參加“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既教理論知識、法律政策,也開展產業技能培訓。”劉瑞說,現在,她利用在黨校學來的知識線上銷售自家土特產,也幫助更多人利用電商渠道增收致富。

產業發展快起來

以基層組織力推動產業聯農帶農,讓更多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站在山頂俯瞰,光伏板整齊排列在山坡上,白牆灰瓦的古村落錯落分布在山腳下,遠處蔬菜基地、水產養殖基地連成片。

過去,白霧村的山、水、地卻是“沉睡的資源”。“山是光禿禿的荒山,地是一塊一塊的分散田。”朱學舟還記得,剛回到村裡時,大多數村民隻能靠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生活,收入來源單一且不穩定。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帶動村子整體發展,一直是白霧村兩委班子的心頭大事。

2020年底,白霧村脫貧摘帽。村黨總支召集黨員干部、村民代表等開會,商議村子未來的發展出路。“盤活山資源,建設光伏項目﹔盤活水資源,發展水產養殖﹔盤活勞動力資源,發展勞務產業﹔盤活文化資源,發展文旅產業。”黃明昌介紹,“總的來說,就是把一家一戶小散弱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組織起來,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形成規模、對接市場、打造品牌。”

前兩年,雲南出台了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明確脫貧村黨組織要建立利益聯結助農增收機制。在村黨總支的帶動下,村民李文高打算發展小龍蝦養殖,然而在流轉土地時卻遇到了困難。“一些村民擔心沒有收益,有所顧慮。”朱學舟回憶,“村干部多次上門動員,為大家算起經濟賬、勞務賬。土地流轉后,既可以獲得租金,也可以參股獲得分紅,還能到養殖基地務工,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

120畝土地流轉到位,李文高成立了水產養殖公司。眼下,李文高家的蝦就要上市了。李文高一邊在蝦塘忙前忙后,一邊四處對接銷路。“多虧了村干部幫助,零散土地改造、水電設施架設、組織養殖培訓,他們沒少費力。”李文高說,現在推行的稻蝦養殖模式,既生態環保,又效益頗豐,帶動了不少人增收致富。

白霧村探索“黨組織+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堅持產業延伸到哪裡、黨組織就建到哪裡,以基層組織力推動產業聯農帶農,讓更多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村民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可駐村第一書記周強卻難言輕鬆。周強說:“現在黨員、群眾行動起來了,各項產業發展起來了,但如何提升農產品質量、穩定銷售渠道、建立品牌優勢,仍需要我們繼續發力。”

修繕古建民居、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確定優勢產業、做強農產品品牌……駐村快滿一年,周強列出了許多待完成事項。“黨員、群眾齊心協力,日子就會越過越好。”周強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5日 第 11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