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用腳步丈量歷史,做中華文脈的忠實守望者

2024年04月24日08:2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腳步丈量歷史,做中華文脈的忠實守望者

  “我平時的閱讀量較大,閱讀范圍也較為廣泛。”每天保持3-5小時的固定閱讀時間,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李嘉妍長期堅持的習慣。

  在日前舉辦的“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青春年少好讀書”2024年主題讀書季活動中,李嘉妍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基於專業研究,她平時會更多閱讀一些與歷史、文獻古籍相關的書籍,很多都是豎排繁體。

  除了自己閱讀,李嘉妍還會和同學們開展讀書班集體閱讀,“針對不同的書目會有不同的同學進行講演、分享讀書心得,同學們再進行討論”。她說,大家還會一起寫文章,不同思想的火花碰撞,促進彼此學術上的提升。

  讀萬卷書,也行萬裡路。

  作為一名漢唐考古方向的直博生,李嘉妍的學習成長之路自然少不了考古實踐。

  2018年秋天,李嘉妍第一次來到陝西雍城。

  秦雍城是東周列國都城中保存和考古發現最完整的城市,經過80余年的考古工作,這裡已發現宮城、宗廟、朝寢、秦公陵園、郊祀、大型作坊及平民生活區等遺跡,是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新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

  跟隨老師們一步一步踏遍雍城遺址的那段日子,至今仍歷歷在目。“如同書本知識走到身邊,使我不禁生出‘腳步丈量歷史’的感覺”。

  在那裡,李嘉妍和同學們留下冒雨工作的身影,也經歷了汗流浹背的午后時光。

  “由於陽光照射,地面水分蒸發很快。探方的新鮮面一清理出來,就要立刻開始刮面,否則晒干的地面和小小的手鏟會讓我們體驗到‘削泥如鐵’。”李嘉妍說,刮面是考古發掘工作的重要環節,除了揭露出新鮮面的時候最好刮面,充滿露水的清晨也是適合刮面的好時機。

  同學們對此又愛又恨。

  9月末到11月初的1個多月裡,氣溫逐漸下降,暖氣尚未開始供應。大家每天從被窩裡出來前都要進行一番思想斗爭。

  盡管如此,李嘉妍和同學們仍然每天早上7點准時上工,平均野外工作8小時以上,晚上回去還得完成探方日記。

  有時候為了及時完成清理,他們經常加班加點,天黑了,就打開手電筒,用燈光照亮發掘區域繼續工作。

  雍城之后,李嘉妍的田野考古之路正式啟程,她先后前往寧夏、福建、廣東等多地進行發掘工作。

  曾在零下20攝氏度的雪天穿梭於庫房,數著自己親手發掘出的瓦片,驚奇地感嘆瓦片上精美的刻紋﹔曾在地下十幾米深的坑洞中,拿著手鏟低頭尋找可能出現的大大小小的遺跡﹔也曾透過陶片上的圓孔眺望天空,摩挲骨質紡輪上千年前的遺跡……回顧過往,自己在田野實踐中交出的答卷讓李嘉妍頗感自豪。

  2013年4月28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他們在田野考古實習的所思所想。僅僅幾天之后,同學們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總書記在回信中深刻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隻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11年過去了,總書記的囑托仍然激勵著包括李嘉妍在內的一批批北大考古人扎根一線,默默堅守。

  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也讓她備受鼓舞。“我願意追隨一代代北大考古前輩的足跡,以手鏟釋天書,探尋古老文明,守護國家寶藏,做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擺渡者和守護人,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和豐厚滋養。”李嘉妍說。(記者 杜沂蒙)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