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青春年少好讀書”專題

最美人間四月天 正是讀書好時節

2024年04月22日08:1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最美人間四月天 正是讀書好時節

  北京主會場,青年代表在發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4月19日,在花香彌漫的北京前門大街,30名青年學生齊聚“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與遠在河南省安陽市中國文字博物館的100名青年學生,開啟一場遠程精神會餐。

  第29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在北京、河南安陽兩地,線上線下同步啟動“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青春年少好讀書”2024年主題讀書季。

  此次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中國青年報社、團河南省委、中共安陽市委聯合承辦,中青總社、中少總社提供工作支持。

  “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觀,以刻苦讀書提升站位境界﹔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以刻苦讀書體悟真理味道﹔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以刻苦讀書增強使命擔當﹔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刻苦讀書賡續中華文脈。”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阿東出席本次活動,並與青年學生交流讀書學習體會。同時,他指出,共青團要擔起為黨育人責任,引領青年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活動伊始,一段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0月28日在河南安陽考察時的視頻資料,帶大家重溫紅旗渠的故事,感悟紅旗渠精神。

  在紅旗渠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在殷墟遺址,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

  總書記的話,指引鼓舞著廣大團員青年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現場,全國學聯駐會執行主席陳騰飛領讀,帶大家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概括的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對堅定文化自信提出的重要要求。

  中國的現代化和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有什麼不同?大學期間,帶著這樣的疑問,全國學聯主席、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2023級博士研究生徐輝在學習中不斷思考。

  啟動儀式上,他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表示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相關論述之后,認識到總書記所說的,“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中國道路走得對、行得通,不是哪個人的主觀判斷,而是歷史和現實做出的回答,是國際對比得出的結論”,它“既是獨具特色的,又是獨具優勢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隻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

  這段話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李嘉妍備受鼓舞。

  作為一名漢唐考古方向的直博生,她說,“我願追隨一代代北大考古前輩的足跡,以手鏟釋天書,探尋古老文明,守護國家寶藏,做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擺渡者和守護人,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和豐厚滋養。”

  在《習近平關於中國式現代化論述摘編》中,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

  這讓全國“青馬工程”高校班學員代表、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王吉慧想起3年前自己作為研究生支教團一員,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支教的經歷。

  “除了支教老師,我還是服務當地的扶貧志願者。”王吉慧支教的一年正是涼山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她記得自己第一次跟隨當地扶貧干部下鄉時,一位彝族大姐拉著她的手說:“卡莎莎,卡莎莎。”

  大姐口中的“卡莎莎”是“謝謝”的意思。這位大姐靠發展枇杷種植等特色產業脫貧,兩個孩子也考上了大學。

  在涼山,王吉慧對“共同富裕”有了更真切的感觸。“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人都不能掉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她說,一屆又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就是在接力奮斗中感悟著共同富裕的內涵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

  在《習近平關於中國式現代化論述摘編》中,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這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控制工程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呂子良印象深刻,也讓他聯想到自己進行科研攻關的點滴。

  呂子良偶然關注到“乳腺癌取代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新聞時,恰好他的導師正在進行實現癌症病灶區域智慧識別的相關科研項目,他便主動申請加入。

  剛參與項目時,國內國際學界對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全乳超聲影像的具體方法研究甚少。如今經過努力,他將病灶區域識別的精確度提高到了95%以上。

  “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科研為什麼做、做什麼、怎麼做的重要問題,那就是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會。”呂子良說,自己將以國家需求為個人追求,深耕醫工交叉領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文字博物館團委副書記榮慧,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傳承研究創新團隊青年教師韓勝偉以及紅旗渠干部學院青年教師、團十九大代表李媛,作為分會場青年代表分享了他們的讀書體會。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我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這裡承載了榮慧18年的青春。2006年,大學畢業后,榮慧回到家鄉安陽,參與到博物館的籌建工作中。活動現場,她分享了日常業務學習工具書《甲骨文的故事》,講述她從書中感悟到的中國漢字魅力。

  榮慧表示,晦澀難懂的甲骨文史書資料在該書作者董作賓與其子董敏的描述下變得通俗易懂,令她在一撇一捺的文字線條中探尋到甲骨文所蘊含的基因密碼,得以與3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對話”。她將此稱為“中國式浪漫”。

  在分享《夏商社會生活史》一書時,韓勝偉介紹道,該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全面、客觀地呈現了夏商時期的社會存在。他以書中內容為例加以闡述。例如,“器以藏禮”章節再現了勞動群眾燒制陶瓷、鑄造青銅器的歷史場景﹔“尚武尚勇”章節通過甲骨文記載的田獵、戰爭,讓讀者感受古代先民對於體魄強壯、健康無恙、以勇立於社會的追求,“這便是傳承至今的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

  安陽還是紅旗渠精神的發源地。60年前,為解決缺水困境,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絕壁穿石、挖渠千裡,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長達1500公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書寫了屬於那一代人的光榮,也造就了如今滋養青年成長的紅旗渠精神。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考察時專程參觀紅旗渠,提出“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重要要求。

  “渠水長流、青春接力。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的紅旗渠精神給予我們直面挑戰的勇氣和動力。”作為“紅旗渠四代”,95后姑娘李媛分享了閱讀《山腰上的中國:紅旗渠》的心得體會。

  李媛是土生土長的林州人,她的太爺爺李貴時任林縣縣長,擔任紅旗渠建設后勤指揮長,她的姥姥和姥爺也都參加過紅旗渠建設。從小聽著紅旗渠的故事長大的李媛,在畢業后考入河南紅旗渠干部學院擔任教師,在紅旗渠畔不厭其煩地講述紅旗渠故事。

  為了將紅旗渠故事講得生動,讓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學員能感同身受,李媛一有時間就學習充電,在常規教材之外,還鑽研各類歷史資料,全方位了解林州歷史、水利建設知識等,深刻感悟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

  許多青年朋友曾問過她三個問題:山高路遠、工程浩大,為什麼一定要修紅旗渠?三年困難時期條件那麼艱苦,山區林縣憑什麼就敢上馬修建紅旗渠?跨省調水、劈山造渠不容易,僅憑雙手和簡陋的工具,為什麼能夠修成紅旗渠?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正藏在她所推薦的《山腰上的中國:紅旗渠》一書中。李媛在書中讀到了中國共產黨人不負人民的行動力和水滴石穿的意志力。

  “紅旗渠精神依然在我們年輕人身上。”聆聽完李媛的分享,安陽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2022級學生王浩銘表示,作為被紅旗渠精神滋養的一代,更應肩負起傳承紅旗渠精神的時代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榮方就7位青年代表分享的內容作了點評發言。她表示,每一次閱讀、每一個感悟,都是青春有思考、有探索、有跨越、有堅守的體現,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她勉勵青年人從書中尋找人生價值,勾勒出屬於自己的青春模樣。

  在安陽分會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百精,中共安陽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黃明海,團河南省委書記王砧林還為現場的3位青年代表贈送《論黨的青年工作》《習近平關於中國式現代化論述摘編》《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一卷等書籍。

  “隨處遇見書已成為安陽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據團安陽市委書記李明介紹,團市委通過建設紅領巾讀書社、聯合中國青年報社和團河南省委推出“紅旗渠精神”雲展廳等方式,引導青少年群體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未來,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好古都安陽的文化優勢,持續在廣大青少年中播撒下‘閱讀的種子’。”(記者 杜沂蒙 見習記者 王姍姍 )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