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話劇《馬敘倫》:時代洪流中的人生抉擇

2024年04月03日08:2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話劇《馬敘倫》:時代洪流中的人生抉擇

話劇《馬敘倫》劇照 資料圖片

近日,由浙江省話劇團演出制作的《馬敘倫》再度進京演出。該劇以中國民主促進會主要創始人和首位中央主席、新中國第一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的生平為藍本,用話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偉大杰出民主人士的動人傳奇,劇作呈現出令人贊賞的精致藝術品相。

馬敘倫的經歷漫長而曲折,形象偉岸而崇高,要在話劇舞台上塑造好這樣一個人物並非易事,該劇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調動了一切可能的手段來表現人物。劇中,一方面讓少年、青年、老年三個不同年齡段的馬敘倫,處於同一時空進行富有意味的對話,以求盡力打破線性敘事的固有局限,在現實與歷史相勾連的視角下對人物進行重新審視與端詳﹔另一方面選取了馬敘倫經歷中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構劇,展現了歷史洪流中的個人命運選擇,從而在塑造出主人公風骨凜然的錚錚氣概的同時,揭示其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藝術地再現了人物歷史和形象的完整性與立體性,實現對其主要事跡與性格特征的高度概括,使之形神兼備、血肉豐滿地站在觀眾面前,帶來了巨大的藝術沖擊。

將夫妻情、戰友情和兄弟情作為塑造人物、支撐劇作的主軸和依托,是這部話劇的亮點和看點。如對青年馬敘倫與妻子王瑛之間的夫妻情,就描繪得極為有趣、巧妙和精准。新婚之夜,本計劃逃離包辦婚姻的馬敘倫在揭開蓋頭一瞬間發現,新娘竟然是他曾於一瞥之間長留心中的“夢中人”,於是劇情在其先是憤懣,繼而錯愕,再而驚喜的過程中陡轉。當馬敘倫冒著生命危險帶領學生走上街頭示威游行,妻子表現出對其既擔心又埋怨的真誠姿態,在兩人齟齬之間,一位與丈夫相濡以沫、內心博大的女性形象得以充分展現,同時襯托出主人公鐵肩擔道義式的大無畏精神,使該劇在抒發人物情感的過程中,顯示出溫暖人心的感染力。

與李大釗的摯友情是話劇《馬敘倫》最為核心的情節。該劇以對談式、思辨性的藝術表達,深刻反映出兩位革命者在追求進步、尋找救國道路時所具有的不同認識和作出的不同選擇﹔以富有熱度的筆墨寫出了兩個卓越人物非凡的胸懷、見識、品格和境界,又在同氣相求中寫出了兩人的和而不同。當革命前程尚處於混沌黑暗中摸索時,馬敘倫還不能十分理解李大釗主張的俄式道路。然而李大釗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寬闊胸懷和堅定信念及其主張無疑深刻地影響了馬敘倫。當中國共產黨人以所進行的偉大事業証明了這一切時,馬敘倫逐漸明白和認清了什麼才是實現救國救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正道”,也才有了后來民主人士們“涓泉歸海,萬水朝東”的大趨勢。這一句發自內心、激動真摯的呼喚,竟是那樣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可以說該劇為我們真實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個民主人士認知與行動的清晰發展軌跡,令人信服。

對與顧三和的兄弟情的描寫是該劇最成功、最有深度的地方。二者的關系是一條有力的貫穿線索,也是鑒照馬敘倫精神品格的一面鏡子。兩人原是義結金蘭的兄弟,情同手足。時過境遷,當馬敘倫暫棲於上海法租界靠辦一小書店為生時,身為日偽教育部長的顧三和找上門來,就有了一個起伏跌宕、富有層次的戲劇橋段。兩人久別重逢,相談甚歡,似乎一切如常。然而,當顧三和說出要馬敘倫擔任日偽統治下的北大校長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劇中對於顧三和的形象塑造並非臉譜化、漫畫化的,而是既體現了他對老友安危的擔心,又呈現出他面對民族大義做出的錯誤選擇。兩人的志向與境界的相左則體現出馬敘倫寧折不彎的秉性與境界和決不妥協事敵的堅定果敢、凜然氣節。在這樣一位民主人士身上,張揚出的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義薄雲天的浩蕩氣概。

話劇《馬敘倫》將對這三組人物、三種情感的設置和處理置於中國現代史的特定時代背景中,反映出主人公馬敘倫面臨國與家、生與死、情與義的抉擇,在奮斗追求、困惑苦惱和抗爭奉獻中,形成既堅如磐石又柔情似水的精神風貌和人格境界,因此具有了堅實的歷史質感、生活肌理和藝術氣韻。在導演的精湛手法,編劇對台詞的精准把握,浙話演員的精彩表演,以及精心的音樂創作和舞美燈光等化服道效的運用下,《馬敘倫》成為一部質量上乘、讓人走心感動的話劇藝術佳作。 (作者:汪守德,系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