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PMI重返景氣區間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

2024年04月02日08:2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PMI重返景氣區間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

  3月31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較上月上升了1.7個百分點,在連續5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重新回到臨界點以上,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升。

  採購經理指數(PMI)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先行指標,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臨界值:高於50%,處於景氣區間,反映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收縮。

  與此同時,3月份我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3.0%和52.7%,較上月分別上升了1.6和1.8個百分點,上揚態勢明顯。“三大指數均位於擴張區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我國經濟景氣水平回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說。

  最令人關注的就是制造業PMI的超預期回升。

  “去年10月以來,我國制造業PMI首次回升至50%的‘榮枯線’以上,這向市場傳達了積極的信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進一步明確。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也在分析中指出,制造業PMI相關數據的積極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邊際改善,回升明顯。

  在張立群看來,3月份制造業PMI的顯著回升,首先要考慮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他指出,今年2月份有春節,PMI是與上月進行比較(即環比),因此3月份的制造業PMI肯定會有所回升。但他也指出,以往最大的回升幅度在1.5個百分點左右,這次回升達到了1.7個百分點,剔除春節的影響后,經濟回升態勢仍然偏強,“這能反映出中國經濟信心在增強,經濟回暖的因素在增加”。

  文韜則表示,除了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宏觀政策逐步落實到位、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企業信心進一步上升、經濟內生動力繼續增強,我國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穩外貿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以及全球經濟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回升力度加大,有利於我國商品出口進一步活躍等利好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回升。

  “總的來看,(我國)宏觀經濟仍處於恢復進程之中,回升向好趨勢進一步增強。”文韜表示,制造業PMI各分項指數變化也從多個側面顯示出我國宏觀經濟整體回升向好。

  比較明顯的就是制造業景氣面明顯擴大。分行業來看,與制造業PMI同期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在制造業的21個細分行業中,有15個行業PMI位於景氣區間,較上月增加了10個,同時有17個行業PMI環比上升。“結合四大行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基礎原材料行業)指數變化來看,3月份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聯動回升,運行情況有序恢復。”文韜說。

  其次是產需指數雙雙回升。3月份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2.2%和53.0%,相較上月上升了2.4和4.0個百分點。春節過后制造業進出口景氣度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1.3%和50.4%,比上月上升5.0和4.0個百分點,均升至擴張區間。

  同時,市場預期也在持續向好。3月份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相較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升至較高景氣區間。趙慶河認為,這表明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增強,對行業發展也更為樂觀。

  微觀主體的活力也得到了較好釋放。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多位專家在對PMI數據進行分析時,都著重提到了中小企業PMI的變化。

  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大中小型企業PMI均處於景氣區間,分別為51.1%、50.6%和50.3%,較上月分別上升了0.7、1.5和3.9個百分點,不同規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均有所改善。而據趙慶河介紹,3月份是小型企業PMI12個月以來,首次升至景氣區間,“生產經營活動有所加快”。

  經濟回升向好,不代表不存在問題。趙慶河介紹,在調查中,他們也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反映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仍然較高等。

  相關數據也印証了上面的說法。3月份,制造業PMI分項指數中的出廠價格指數為47.4%,較上月下降了0.7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出廠價格指數都低於50%,分別為47.6%、48%和46.1%。

  “出廠價格指數是所有分項指數中唯一下降的,聯系到反映需求不足企業的佔比仍然超過60%,可以認為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宏觀經濟總量供大於求的矛盾尚未解決。”張立群分析說。

  他還提到了當前市場上,普遍存在企業間的低成本競爭。他指出,低成本競爭對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沒有好處,“大家都掙不到錢,隻能通過降價來比拼,拼到最后大家都沒有能力去進步”。

  張立群強調,總體來看,雖然目前從數據上展示出的苗頭都比較積極,但不能過早樂觀。“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難是多年累積下來的,解決這些困難絕不能一蹴而就。”他指出,對於未來的經濟形勢還要冷靜觀察,“想要信心持續增強,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政策力度還要繼續加大”。

  相較於2023年,線下消費和密集型服務業的額外貢獻都已明顯減弱。“當前經濟全面回升正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張立群說,想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穩定或速度更快的增長,還要全力抓好各項政策任務落實,顯著提高政府投資的帶動和放大效應,推動投資增速持續回升,消費需求進一步回暖,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

  在張立群看來,今年應該通過政府投資來強力拉動,增加各個方面的需求。“政府投資拉動所形成的訂單,能帶動企業的需求,企業形勢好轉就會帶動就業,帶動居民收入增長,進而帶動消費需求。”

  展望未來的經濟發展,文韜認為,今年二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將保持穩中有增的發展態勢。政策支持經濟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如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發展低空經濟等,這些著眼於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將為經濟注入更強動力。“經濟自身的韌性也將繼續發揮,消費市場進一步恢復向好,新動能平穩較快增長。”

  3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實施設備更新行動。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節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為重要方向,聚焦鋼鐵、有色、石化等重點行業,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

  “大規模設備更新的目的也是想讓經濟循環的速度更快一些。”但張立群也強調,設備更新的前提和基礎是相關企業有訂單、能掙到錢,也反映在需求的提升上。“這就需要與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相呼應,如此結合推進,效果會更好。”

  趙慶河認為,當前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還需進一步細化落實,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見習記者 賈驥業 記者 朱彩雲)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