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光明時評】愛水惜水護水 守衛生命之源

2024年03月27日08:3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在打卡互動中學習節水常識、走進自來水廠上一堂生動的節水課、參與志願活動與河長一起巡河護水……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到來之際,各地組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普及水資源知識,傳遞科學用水理念,讓愛水、惜水、護水成為更多人的共識與行動。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涓涓清流滋潤大地,從古至今,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中華民族走過漫長的文明歷程,一直與水相伴相生,我們的先人在認識水、治理水、保護水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治水經驗和智慧,留下了親水愛水、敬天惜物的悠久傳統。

今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活動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把水資源保護好、利用好、管理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切身福祉,更關系著中華民族的水安全和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引領下,我國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取得積極進展。2014年以來的10年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用水總量總體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30提高到0.576。節水優先方針的貫徹落實,推動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發生深層次變革,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持續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地球上的水資源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真正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並不富余。特別是從基本水情來看,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突出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或將隨著發展和保護用水需求剛性增長而長期存在。我國以佔全球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創造了世界18%以上的經濟總量,這樣的發展成就來之不易,也讓我們更為深刻地意識到節水護水工作的重要性。面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從根本上推動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開源”的同時抓好“節流”,才有可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管好用好水資源,離不開制度的有力支撐。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促進生產力布局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配,必須完善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合理制定用水定額,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日前公布的《節約用水條例》作為我國首部節約用水行政法規,在加強用水定額管理、用水總量控制、用水計量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通過科學規劃和嚴格管控,實現水資源的精細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才能為人口、產業、城市換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管好用好水資源,更需要激發全社會的節水動力。把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一方面建立健全節水機制,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培育節水市場,發展節水產業,挖掘全過程節水潛力。另一方面創新節水科普宣傳手段,強化國情水情教育,增強全社會水安全意識,使節水成為自覺行動、社會風尚。節約用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是人人有責、人人可為、人人受益的小事。從身邊做起,守護生命之源,點滴之水終將匯成澎湃江河。(湯涵)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