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華
交出“群眾安全感綜合滿意率第一”答卷

2023年度雲南省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綜合滿意率達98.16%,比2022年度上升1.03%,全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了從2022年楚雄州排名第七到2023年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前列。
新建成的南華“口袋公園”一角。
聚焦發展成效,提高群眾滿意度
驅車從G56杭瑞高速公路南華收費站駛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收費站右側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據了解,該項目總用地73.21畝,總建筑面積4.3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帶動南華野生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南華縣委、縣政府圍繞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等重點工作,建立“一個產業項目一名領導一支隊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爛尾多年的項目迎來“涅槃重生”。
南華縣探索基層“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新路徑,完成10鄉鎮審批服務執法“一中心兩辦”挂牌運行,組建縣鄉綜合應急救援隊伍11支215人。
2023年,南華縣圍繞“互聯網+政務服務”,以“一部手機辦事通”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即辦件”事項佔比提升30%,承諾辦理時限壓縮88.54%,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經驗在楚雄州推廣,營商環境被州級考評為“優秀”等次。
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幸福感
在重視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南華縣統籌做好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城市建設、人居環境、社會治理等民生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年來,南華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持續下滑,當地群眾對此反映強烈,該縣採取將南華一中與雲南某教育集團托管合作辦學的模式,努力補齊南華民生事業發展中的最大短板和弱項,增強群眾對南華高中教育發展的信心,南華一中成功晉升雲南一級三等普通高中。
針對部分農村婦女需要照顧老人、孩子,無法外出務工的實際情況,南華組建彝繡工作專班,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大力扶持發展彝繡產業,南華彝繡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功走進上海時裝周、登上意大利米蘭時裝周舞台,輻射帶動10個鄉鎮60個村(社區)3780戶脫貧戶,共2萬余人及197名殘疾人、2500余名農村婦女從事彝繡加工。
2023年,南華縣彝繡產品銷售收入達4859萬元,同比增長20.2%,南華彝繡成為促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幸福產業”。
針對城鄉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實際情況,南華縣共爭取資金3000萬元,率先建成雲南省首家“大病不出縣——行走的醫院”,為12個衛生院和88個村衛生室配備“行走的醫院”全科醫生助診包100個和巡診摩托車88輛,鄉村醫生可將日常診療、健康干預、慢病管理等優質醫療服務“背”到百姓家中,提供超聲、心電、驗血等30余項檢測項目,還可挂到北京三甲醫院的遠程門診專家號,將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優質服務送到群眾家中。
南華縣按照“一園一品、一園一景”的布局,建成“口袋公園”25個,街道上一座座形象逼真蘑菇造型雕塑成為網紅打卡點。城市的閑置地、邊角地等變成了一個個小而美、小而精的“幸福驛站”。
開展常態化巡邏。
強化社會治理,增強群眾安全感
南華縣不斷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全面實施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創新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航賦能”工程,完善提升編碼管理“全科網格”1819個。
全縣520個黨支部將主題黨日活動下沉到農村基層一線,9380名農村黨員主動認領“黨員責任區”,打通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成功創建為“雲南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試點縣”。
南華縣鄉村2844名普法工作隊員活躍在田間地頭,走村入戶開展普法宣傳、解決矛盾糾紛,共開展6輪專項普法工作,完成5個專項普法攻堅戰,培訓基層干部287場次12038人次,開展法治宣講828場次99322人次,探索開展規范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飲酒經驗做法在全州推廣﹔成功創建州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20個,於2023年成功創建為“第一批雲南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
針對老年代步車、低速三輪車非法營運交通安全隱患突出、群眾意見較大的實際情況,南華縣有關部門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聯合各種執法力量集中攻堅整治,查辦涉嫌非法營運案件36件,投資150萬元新建公交站台、站牌38個,新增城區公交線路2條、公交車4輛,新增出租車位51個、機動車停車泊位186個,全縣道路旅客運輸市場秩序明顯好轉,群眾滿意度顯著增強。
南華縣實施龍川江流域南華段綜合治理工程,從戶廁改造、污水收集、垃圾處置、城鄉接合部污水管網改造等入手,對龍川江沿岸141個村民小組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龍川江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成為現實。
南華縣改造農村衛生戶廁12607座,改造完成率雲南省第一,被列為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獎代補”整縣推進試點縣,建成省級綠美鄉鎮1個、綠美村庄2個,州級綠美村庄133個。
南華縣公安局推動機關警力下沉、警務工作前移,把治安崗亭建到錦繡城等特色街區,加大對重點路段和重點部位的巡邏頻率密度,做到“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全力護航轄區夜經濟,給群眾看得見的安全感。(黃銘、陳穎、李華貴、羅光堯、劉雁 文/圖)
來源:南華縣委政法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