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西部廣泛發現史前“和平文化”遺址

2024年02月23日14:4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昆明2月23日電 (記者李茂穎、蔡樹菁、劉怡)2月23日,記者從雲南大學獲悉,由雲南大學、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研究團隊與臨滄市文物管理所、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人類學(SSCI)經典雜志《人類學》(L'Anthropologie)上,分別發表了“中國西南地區和平技術復合體近十年來新發現的初步報道”和“中國西南地區硝洞遺址的超大型和平文化石器工具”兩篇論文,這一成果進一步擴大了舊石器時代“和平文化”的分布范圍。

西雙版納瀾滄江流域發現的蘇門答臘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西雙版納瀾滄江流域發現的“蘇門答臘式”石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上世紀20年代,法國舊石器考古學家科拉尼在越南和平省發現了一批舊石器時代的石器組合,命名為“和平文化”。此后近100年間,“和平文化”在東南亞大陸國家被廣泛發現,截至目前有近200個遺址。曾有西方學者認為,此類文化的源頭應該在中國西南地區,但長期沒有發現考古學証據。

2006年以來,國家文物局資助的邊境考古項目調查期間,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在雲南瀾滄江流域發現多處線索,經與東南亞考古遺址對比,確認屬於“和平文化”遺存,而且是該文化最早的源頭並於2015年發表,在國際考古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此后的連續調查和發掘,又發現多處文化遺存,總數已達10多處,証實了這一套文化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存在。此次發表的成果發現的滄源農克硝洞遺址有數量可觀的超大型石器組合,超出常規使用的尺寸范圍,為了解“和平人群”的生產生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

滄源農克硝洞遺址2019年考古發掘場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學平供圖

滄源農克硝洞遺址2019年考古發掘場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這一人群是早期現代人分化出來的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的狩獵—採集人群,生活於距今45000—3000年間,最終因為農業人群文化的壓力從東南亞大陸消失。目前學術界對其體質人類學特征還知之甚少。”長期跟蹤研究“和平文化”的吉學平研究員介紹,有幸的是,近年來,最新的古DNA研究結果推測“和平人群”遺傳特征的基本脈絡:至少在4.5萬年前與中國北方田園洞人分野,在中國西南國際河流流域繁衍並向東南亞大陸擴散,在東南亞大陸邊緣地區與壯侗和南島語先民混合,最終3000年前融合到了東南亞土著人群中。“和平人群”后期的南遷和在中國大陸的消失可能因為來自黃河流域的旱作農業(小米)人群和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人群(稻米)的遷入的生存空間競爭。

滄源硝洞遺址巨型石器和普通石器尺寸對比-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滄源硝洞遺址巨型石器和普通石器尺寸對比。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目前,該研究團隊正積極與東南亞國際河流流域國家開展多學科融合的國際合作研究,進一步探索“和平文化”及其人群演化的來龍去脈,為探討萬年中國文化史對周邊地區的影響提供重要線索。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