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景邁山:“一片綠葉”創造多元價值

2024年02月21日08:3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景邁山:“一片綠葉”創造多元價值

圖為景邁山保存最好的傣族傳統古村落之一糯干古寨。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惠民鎮的景邁山,處處都是觀景點,遠處雲海翻滾,近處櫻花燦爛。層巒疊嶂的景邁山如同一塊翡翠,呈現在游客眼前。春節期間,景邁山上人流如織,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2023年9月,“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當年10月,景邁山入選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保護古茶園的自然生態

景邁山上有15個村寨,居住著5個民族的群眾。今年39歲的安調家住景邁山芒景村芒洪大寨,她在附近擁有5塊古茶園。最讓她自豪的是,在景邁山大平掌核心區,一棵擁有1400年以上歷史的“古茶王”,就在她的茶園中。

冬閑不閑。這幾天,安調一家忙著給“古茶王”和其他茶樹除草、鬆土、修剪病枝。“我家連續兩年都沒採‘古茶王’的葉片了。適當休養生息,它才會持久繁茂。”安調告訴記者,“正因為大伙兒都懂得呵護茶園的自然生態,對古茶林進行科學養護,景邁山才有今天的欣欣向榮。”

景邁山平均海拔約1400米,森林覆蓋率達83.14%。這裡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有種子植物134科1500種,有野生脊椎動物250種以上。景邁山保留著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是雲南瀾滄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邁山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稱為“世界茶文化歷史自然博物館”。目前,景邁山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多達2.8萬畝。千余年來,一代代景邁山村民在天然林中砍去部分喬灌木,保留冬櫻花、樟樹等遮陰喬木,並在山間沃土上栽種茶樹,形成“村寨住在茶林中,茶林隱在森林中”“人茶林共生”的山地人居環境典范。

通過多年的宣傳教育,景邁山的村民們對“森林—古茶林—村落”的空間關系以及由獨特茶文化維系的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芒景村黨總支書記科哎華說,村民們一條一條商量著定下村規民約,約定要堅持以傳統方式管理好古茶林,不能打鳥,不能採花,不能挖野生藥材,要管好護好生態環境。

此外,當地還在古茶林主要分布區域周圍設立護欄和警示標識牌,全面推行病虫害生物與物理防治。為有效避免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景邁山利用彈石路保障機動車通行。目前,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已啟用新能源旅游擺渡車。

茶旅融合增加村民收入

“隨著景邁山登上《世界遺產名錄》,我們這裡的客人更多了,生意更好做了。”與安調同住芒洪大寨的萬章林說,他家有10余畝古茶園,還管護著近百畝“仿古茶林”改造的生態茶園。

冬季有空,萬章林就跑網約車,每天往返於普洱、瀾滄與景邁山之間。妻子孩子在自家客棧接待來客、賣茶,一家子忙碌又有奔頭。

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景邁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僅2024年元旦假期,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接待游客數就同比增長了274.2%,創歷史新高。

糯干古寨是景邁山保存最好的傣族傳統古村落之一。糯干古寨的“00后”女孩小原開起了視頻直播,向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紹家鄉美景和景邁茶的傳統制作技藝。小原告訴記者:“我大學畢業后回茶山,主要幫父母做事。”在直播中,她一邊熟練地利用傳統材料筍殼、竹篾包裝景邁山“七子餅”古樹茶,一邊熱情邀約直播間的“家人們”到景邁山看雲海、賞櫻花。小原說:“過年后如果有需要,我也會幫鄉親們帶貨,我得先做好准備。”

近年來,瀾滄縣堅持“山上保護、山下發展、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為建立“投融建管營”主體平台——景邁投資公司,當地3年間融資10.4億元,打通“匯綠融金”的“兩山”轉化通道,塑造“景邁山”“普洱景邁山茶”等區域公共品牌,培育瀾滄古茶、柏聯普洱茶庄園等龍頭經營主體。目前,已有63家企業在景邁山發展茶產業和特色文化旅游業。每年生態旅游相關的經濟收入達1.1億元。

此外,當地還採用“模擬古茶樹生長環境,搞生態稀疏留養”等方法,實施台地茶園“仿古茶林”生態改造,完成了1.1萬畝台地茶“仿古茶林”改造和3.3萬畝生態茶園有機認証。目前,景邁山周邊的台地茶,幾乎全部成為生態茶,茶農年人均增收1.5萬元。

讓鄉村“顏值”“氣質”雙提升

在景邁山的森林、茶園和村寨房前屋后,各種參天古樹隨處可見。然而三四年前,景邁山存在著部分古茶樹、古樹名木保護措施不到位、缺乏科學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問題。

為保護當地生態,實現綜合治理,景邁山管理局協同瀾滄縣林草、農科、自然資源、文旅、住建等單位,先后編制出台《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產地管理公告》《景邁山村庄規劃》等管理制度,修訂發布《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條例》。

同時,瀾滄縣建立了景邁山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庫,聘請植物專家審核鑒定古樹名木。當地實行古樹名木挂牌保護,讓近700株古樹擁有“身份証”,並通過技術手段促進古樹名木的健康生長。當地還成立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監測預警中心,推進古樹名木養護規范化、科學化。

在景邁山景邁村、芒景村,管理部門對公共區域進行規劃,提升傳統村落整體風貌。毛石砌筑,重塑村社主干道﹔竹柵欄種上藤蔓植物,變身一道道“花牆”。昔日雜草叢生的衛生死角,經過美化綠化,成為游客的拍照打卡地。在做到應綠盡綠的同時,各族群眾還擺出閑置的農具和老物件,提升鄉村的“外在顏值”與“內在氣質”,全景式展現景邁山古茶林文化。

1月8日,瀾滄縣正式實施《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范》。這是進一步明確古茶林的保護類別和范圍,落實古茶樹擁有者、管理者的管護責任,規范古茶林環境整治、林地管理和樹體養護等技術的重要舉措。“《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技術規范》的批准發布,為景邁山古茶林的有效保護、科學管養和合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術范本。”普洱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多年來,當地全面踐行多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為雲南省乃至全國探索出一條“點綠成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景邁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岩賽亂表示,他們將以千年萬畝古茶林為依托,以茶文化為載體,實現“茶文旅融合”,讓“一片綠葉”創造多元價值,實現茶文旅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趙漢斌)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