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競技體育之火 圓鄉村少年之夢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完全小學內,學生在籃球課上投籃。新華社發
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馬利鎮馬利村的足球場上,球員們奮力拼搶。新華社發
小朋友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的“兒童之家”打乒乓球。新華社發
孩子們在河北省遵化市興旺寨鎮何家峪村體育場進行體育訓練。劉滿倉攝/光明圖片
【一線講述】
編者按
2月1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內蒙古開幕,這是北京冬奧會后國內首次舉辦全國冬季項目大型體育賽事。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得益於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一群懷揣火熱體育夢想的青少年,走出山居村落、走上競技體育之路。今天,我們邀請來自鄉村的運動員和他們的指導教練,共同講述為熱愛堅持、為夢想拼搏的動人故事。
點燃更多農村娃的體育夢
講述人:陝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賽艇隊主教練 蘇輝
我1997年開始從事賽艇運動項目,2001年進入國家賽艇隊,連續參加過兩屆奧運會。在16年的運動員生涯中,我曾獲得兩枚亞運會獎牌,但一直有一個遺憾——沒能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於是,我在2013年退役后選擇成為教練員。
賽艇運動員常年待在遠離城市、遠離家人的場地,冬天冒著嚴寒、夏天頂著酷暑進行高強度訓練,是對賽艇的熱愛讓我堅持至今。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練員並不容易,需要刻苦學習理論知識,不斷調整運動員的訓練和作息安排。
2017年12月,陝西賽艇隊計劃到新疆挑選運動員。在阿克蘇市第三中學,我發現這裡的孩子不僅熱愛運動,還喜歡展示自己,這是高水平運動員特別需要的品質。我一眼就看中了身高1.93米的阿迪裡江·蘇裡坦。體能素質測試時,阿迪裡江的表現並不是最好的,但他學習能力強,悟性高。
剛來到陝西訓練時,阿迪裡江壓根兒不會劃船,我們的教學從零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明顯適應了很多,賽艇技術也進步得非常快。訓練一年多后,他就在全國錦標賽四人雙槳項目中進入前三名。2021年陝西全運會結束后,我認識到阿迪裡江需要到更高的平台去鍛煉提升。在我的鼓勵下,他參加選拔並順利進入國家隊,還獲得了杭州亞運會冠軍,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鄉村青少年對體育運動的熱忱、在體能類項目上的吃苦精神,正等待著更多職業教練員、基層體育工作者去挖掘。期待更多有體育夢想的孩子走出鄉村,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乘風破浪追逐夢想
講述人:中國賽艇運動員 阿迪裡江·蘇裡坦
2023年9月25日,杭州亞運會,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決賽一開始,我們隊和烏茲別克斯坦隊齊頭並進,直到比賽后半程,我們才逐漸佔據優勢。到了1000米的時候,身為領槳手的我大喊一聲:“加點力量!”最終,我們獲得了亞運會賽艇男子四人雙槳冠軍。
我出生在新疆阿克蘇依干其鎮綠水村的農家院,父母都在家種地。來自偏遠山區的我能走上賽艇這條路,離不開三位教練的鼓勵與栽培。
阿克蘇市第五中學的亞生·托乎提是我第一位教練。我沒有任何運動基礎,亞生老師認為我是個好苗子,就在課外時間帶我訓練,還把我推薦給地區社體中心的教練。這兩年,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喜歡上了籃球。
陝西賽艇隊的蘇輝教練,讓我的運動生涯發生了重大轉折。他到阿克蘇選拔時,大家從來沒有接觸過賽艇項目。蘇輝教練就掏出手機給我們看比賽視頻,看得我熱血沸騰。但是想到要離開家鄉,我很猶豫。亞生老師鼓勵我勇敢嘗試,我才下定了決心。
第一次劃賽艇,我還沒劃就翻船了,等我再爬上去,又翻倒了。我游泳不算好,偶爾也會嗆水。在陝西省水上運動中心2公裡長的人工航道上往返訓練時,我因為不懂技巧、劃得慢,每次都最后一個上岸。訓練太累的時候,我也想過放棄。但想到家人的支持、教練的關心,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去。
陝西賽艇隊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蘇輝教練建議我參加國家隊的選拔。國家隊的選拔競爭很激烈。接觸到國內頂尖的賽艇運動員以后,我看到了差距。蘇輝教練鼓勵我:“不管你現在好與不好,這條路要想走得更遠,國家隊永遠是你的目標。”
進入國家隊后我才得知,國家賽艇隊的蔣波教練早就非常看好我。目前,我正在他的指導下備戰奧運會。我最大的願望是在奧運賽場上取得佳績。
我想對所有熱愛體育的鄉村青少年們說,為熱愛堅持、為夢想拼搏,大膽追逐自己的體育夢想吧。
小城中學也能培養籃球之星
講述人:浙江省臨海市回浦實驗中學男籃主教練 孫新亮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和伙伴們在村裡打籃球。擔任中學籃球教練后,我希望能讓更多孩子了解籃球,愛上體育。
籃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育人方式。教孩子們打籃球,不僅要提升他們的籃球技術,還要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拼搏意志。
我們球隊的很多隊員畢業於鄉村小學。剛來學校時,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訓練,性格也比較腼腆。通過學習、訓練和比賽,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更有責任感。球隊中90%以上的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小城中學也能培養這麼多籃球高手,這讓教練組感到非常驕傲。
和我小時候比起來,現在孩子們追夢的條件優越了許多。過去我們隻能在室外水泥地上打球,現在有了專門的訓練場館﹔小時候我隻會一個人練球,現在我們有了更科學的訓練方法,並且經常帶學生出省、出國交流,學習更高水平的技術,同時文化課也沒有落下。
以前我們到村子裡尋找好苗子時,有些家長不太支持,擔心孩子打球花費太多。學校解決了學費和食宿問題,讓家長沒有后顧之憂,現在這些補貼政策更加完善,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了籃球。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們獲得了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和初中籃球聯賽的全國總冠軍。我相信,孩子們的拼搏精神將伴隨他們一生。
籃球改變了人生
講述人:CBA天津隊隊員 林晗
小時候,我是個“野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爺爺在村裡的菜市場有一間鋪面,我經常去菜場幫他們看店。我比同齡人高出一大截,肢體靈活、力氣很大。小學時,我的體育老師帶著我學習鉛球、壘球,我拿到了市裡的鉛球冠軍。后來,舅舅帶我來到了回浦實驗中學,我的人生徹底發生了改變。
我的籃球教練總說:“來到這裡,做人第一、學習第二、打球第三。”在我最需要引導、最需要人關心的成長階段,是教練一直陪伴著我。訓練時,我拼到了極限,訓練服總是被汗水浸透。高一時,我們第一次拿下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的冠軍。隻有我們知道這塊金牌的背后有多少汗水和淚水。高二時,我在總決賽前一周崴腳了,我吃止痛藥咬牙繼續戰斗,最終取得亞軍。因為我在比賽中的優異表現,廈門大學向我拋出橄欖枝,我因此獲得了深造的機會。大學畢業后,我通過選拔進入CBA,和天津隊簽約。
我是幸運的,遇到了優秀的教練和朋友,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我很感激籃球讓我擁有了拼搏精神和不服輸的韌勁,學會了從容面對成功與失敗,這些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用小網球窺見大未來
講述人:河北省廊坊市野象網球俱樂部負責人 張曉洪
我從小就熱愛體育運動,運動員退役后,進入社會工作。
2016年,我響應國家政策,用體育扶貧的方式組建自己的網球俱樂部。俱樂部中那些來自大山的孩子,都是我跋山涉水挑來的好苗子。我第一次到雲南山區挑選孩子的時候,家長們不認可、不信任。現在我再去選拔,我住的酒店門口圍滿了家長。
目前,全隊共有45個來自偏遠鄉村的孩子。我第一批選出的孩子裡有7個仍在隊訓練,且全部拿到了全國青少年網球比賽的冠軍。
為了俱樂部長遠發展,我們從雲南遷到了河北。離開雲南的那一年,15頭西雙版納的野象一路北上抵達昆明附近,我們也剛好是15個人離開雲南,俱樂部因此取名“野象”。
野象俱樂部的孩子們從大山裡走出來,人身安全、學業技能我都得考慮。在保証訓練的同時,我還要操心孩子們的文化課教育。
作為主教練,我要讓孩子們對網球保持一份長久的激情。孩子們都是發自內心地喜歡網球,有的孩子4點半就起來訓練了,為了保証睡眠和健康,我便規定5點半以后才能起床﹔原本5000拍的訓練強度,有的孩子非要打6000拍、7000拍。他們的努力刻苦,我都看在眼裡。
今后,俱樂部會幫助更多鄉村青少年實現體育夢想,用小網球窺見大未來。
期待更多“背簍少年”逐夢網球
講述人: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佤族自治縣青少年網球運動員 王發
遇到張曉洪教練之前,我並不了解網球運動。一開始讓我去打網球,我還提不起興趣。2020年的時候,我開始真正喜歡上了網球。這一年,我拿到人生中的第一塊獎牌,還見到了我的偶像李娜。我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職業網球運動員。
回想自己剛到野象網球俱樂部的時候,普通話還不標准。除了日常訓練,我還要上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等課程。我最喜歡音樂課。我會吹葫蘆絲和口風琴,這些都是張教練教我的。
隊員們一般早上6點到7點半起床跑早操,白天進行六七個小時的訓練,晚上7點到9點上文化課。張教練每天都會鼓勵我們,我每天也會提醒自己,一定要打開職業的那道門。
2022年夏天,很多人因為“背簍少年”認識了我。廣州比賽決賽時,張教練的朋友帶了個背簍來,這個背簍和我們家鄉的幾乎一模一樣。看到這個背簍之后,我就有點想媽媽、想家了。我背上背簍去球場,沒想到拿了個冠軍。
前段時間,我跟著張教練一起回到家鄉去挑選小運動員,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模一樣,讓他們跑跑步、踢踢球。他們被選來以后,學得非常快,不少已經可以打比賽了。我6歲的弟弟王藝也跟著我們練習網球,看到他我就想到之前揮汗如雨的自己。
聽到俱樂部裡的小隊員說希望自己將來像王發哥哥那樣成為全國冠軍,我就很感動。我希望他們能一直堅持喜歡網球,也期待在賽場上看到更多的“背簍少年”。(王美瑩、張勝、陳之殷、陳城、李慧、趙明昊、王斯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