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叉角厲蝽”助力綠色農業發展

2024年01月25日10:16 |
小字號

“這個虫子太給力了,三兩下就能把草地貪夜蛾消滅了。”說話的人叫彭發壽,是雲南省楚雄市子午鎮母掌村委會土生土長的彝族村民。

彭發壽口中的“虫子”,學名叫叉角厲蝽,是楚雄州煙草專賣局研究推廣的一種捕食大田鱗翅目害虫的優勢天敵。因為叉角厲蝽幼虫虫體為黑色,背部有紅色花紋,配色和傳統的楚雄彝族服飾極其相似,這裡的村民親切地稱呼叉角厲蝽為“彝虫”。

叉角厲蝽正在捕食草地貪夜蛾。張靜梅攝_副本

叉角厲蝽正在捕食草地貪夜蛾。張靜梅攝

通過在田間釋放叉角厲蝽,在減少農藥使用的同時還能有效控制害虫種群數量。這種“以虫治虫”的方法具有殺虫目標明確,不污染環境、無殘留、可持續等優點,是綠色植保的重要手段,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叉角厲蝽價值,楚雄州煙草專賣局開展了叉角厲蝽虫種選育復壯、規模化繁育技術、田間釋放應用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叉角厲蝽規模化生產繁育技術和大田使用技術,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5項,在雲南省布局繁育點4個,目前已具備年產1000萬頭叉角厲蝽的能力。

楚雄州煙草專賣局技術中心工作人員陳崗介紹:“自2020年對叉角厲蝽開展立項研究以來,累計在雲南8個地州開展叉角厲蝽防治玉米鱗翅目害虫示范1.39萬畝,示范區每畝減少打藥1次,平均每畝節約化學防治成本46元 。”

叉角厲蝽捕食草地貪夜蛾。張靜梅攝_副本

叉角厲蝽捕食草地貪夜蛾。張靜梅攝

“我們現在一年種三季,小春種蠶豆、大春種烤煙、秋后種玉米,算下來一畝地一年能有一萬左右的收入,但種田就是怕病虫害,一季沒防好,三季都遭殃。”彭發壽說。

“我們抓住叉角厲蝽可以在大田自然繁殖的生殖特點,一虫多用,防治三季作物易發生的草地貪夜蛾、斜紋夜蛾、煙青虫、小菜蛾等多種鱗翅目害虫。”談起病虫害聯防聯控,陳崗介紹道。經鑒定,叉角厲蝽對鱗翅目害虫的田間防效達到83.07%。

“剛開始我們也將信將疑,草地貪夜蛾農藥都不怕難道會怕這個‘小不點’?但就是放了幾年這個小虫子,確實有效果!”彭發壽激動地說。

截至目前,叉角厲蝽“特工隊”已經走過全省15個州市54個縣的31.942萬畝農田,覆蓋了烤煙、玉米、花卉、八角、草果等農林業。

除了使用叉角厲蝽防治鱗翅目害虫,楚雄州煙草專賣局還不斷推廣蚜繭蜂、夜蛾黑卵蜂、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方法,藍板、捕虫燈、性誘劑等物理防治方法,對廢舊地膜進行回收利用,推廣生物質烤房、電能烤房等清潔烘烤方式,致力於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生態屏障,為綠色發展貢獻力量。(胡楊)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