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從卡蒂姆到黃波旁 雲南寧洱走精品咖啡之路

蔡樹菁、尹馨
2024年01月25日08:5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相信寧洱的精品咖啡將走向更廣闊的舞台,讓世界品味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和匠人的心血。”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普洱)國際咖啡博覽會上,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金漫咖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漫咖啡)負責人李健說。他手中,正沖泡著新推出的黃波旁精品咖啡。

從傳統的咖啡品種卡蒂姆,到品質更加穩定的黃波旁﹔從簡單的咖啡種植到深加工,再到農旅融合發展……寧洱縣抓住雲南省“一縣一業”咖啡特色縣發展機遇,主動適應新市場、新消費場景需求,走上了一條從“咖啡田”到“咖啡杯”的精品化之路。

【圖1】金漫咖啡試驗田中培育的咖啡種苗。人民網-尹馨攝

金漫咖啡試驗田中培育的咖啡種苗。人民網 尹馨攝

用新品種打造新品牌

“中國咖啡·全球共享”,帶著期待,李健在中國(普洱)國際咖啡博覽會上推介著自己的精品咖啡。他說:“這款黃波旁咖啡採用蜜處理方式,中度烘焙,將酸度、花香、果香和甜度完美地融合。”

黃波旁是一款優良的咖啡品種,其咖啡果實成熟后不會變紅,反而呈現出鮮亮的金黃色。這種品種栽培難度較高,產量低且不耐風雨,因此未被廣泛種植,在全球咖啡出口中份額較少。

寧洱有“天然氧吧”之稱,優越的自然環境與資源優勢,為咖啡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截至目前,寧洱有咖啡種植面積10.35萬畝,普遍以雲南小粒咖啡品種卡蒂姆為主,實現咖啡產量1.13萬噸,綜合產值9.8億元以上。

【圖2】李健檢查生豆樣品的品質。人民網-尹馨攝

李健檢查生豆樣品的品質。人民網 尹馨攝

近年來,在精品咖啡浪潮之下,寧洱找准定位,決心擺脫以往的粗放的原料供給模式,持續在咖啡精品化之路上深耕。

作為寧洱咖啡行業代表人物之一的李健,就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培育新品種上。“整個普洱片區主要種植卡蒂姆,品種也比較老化,要想提質增效,培育新品種勢在必行。”

經過幾年的培種育苗,截至目前,金漫咖啡育有13萬株包括瑰夏、薩奇姆、黃波旁在內的咖啡苗,種植面積超過400畝。預計3年后正式投產,可以極大提升當地精品咖啡的市場佔有率。

與此同時,金漫咖啡也在積極嘗試三產融合、文旅融合,探索新型經營理念,提升咖啡綜合產值和效益。

“我們打算今年啟動金漫咖啡精品庄園的建設,規劃有咖啡體驗館、精深加工區域、生產加工線,也為以后擴大精品咖啡的產量打下良好基礎。”李健說。

【圖3】咖啡已成為寧洱那柯裡景區中的重要元素。人民網-尹馨攝

咖啡已成為寧洱那柯裡景區中的重要元素。人民網 尹馨攝

將咖啡館開到景區裡

一杯黃波旁咖啡,煮盡了山水,也融化了“鄉愁”。

在寧洱那柯裡景區的一家咖啡館,金漫咖啡的黃波旁成為了店裡的主打款,其他精品咖啡豆也放在貨架上展銷。店主張軍會根據客人的不同需求推薦合適的咖啡豆,讓每位客人都能品嘗到高品質的特色咖飲。

那柯裡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至今仍保留著茶馬古道遺址、百年榮發馬店,那柯裡風雨橋等古老建筑。咖啡和旅行在這裡“相遇”,從“種子到杯子”的全鏈條在這裡打通,那柯裡成為寧洱縣農旅融合發展的典范,一眾精品咖啡館也從共促共建的產業生態中受益。

張軍是四川攀枝花人,以前在成都開公司,2021年來到寧洱,開了這家咖啡館。他坦言:“當前普洱咖啡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外地人總是對雲南產的咖啡豆抱有偏見,所以我精選本地豆子做推薦,力所能及地為普洱咖啡做一些事情。”

【圖4】每當有客人點精品咖啡,張軍都會親手沖泡。人民網-尹馨攝

每當有客人點精品咖啡,張軍都會親手沖泡。人民網 尹馨攝

在張軍的小院裡,雖然也有“圍爐烤茶”等“網紅”項目,但菜單上茶的比例隻佔到20%,其他全是各品種、各種風味的精品咖啡豆。當遇到對精品豆同樣感興趣的客人,張軍便會親自沖泡,耐心講解沖泡手法、口感層次,甚至當起了旅游推介官,介紹起寧洱的地理風貌、人文傳統。

“將咖啡館開到景區裡,是寧洱農旅融合發展的一次嘗試,每個從業者都是產業鏈上的一環。”張軍說,“我想讓遠方的游客知道,寧洱不僅有茶馬古道,還有咖啡﹔雲南的咖啡豆不僅有卡蒂姆,還有黃波旁和瑰夏。”

“古道蹄聲響,入夢那柯裡。”目前那柯裡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4000余萬元,昔日的古道驛站已蝶變成寧洱鄉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圖5】張軍將小院布置成喝咖啡的好去處。人民網-尹馨攝

張軍將小院布置成喝咖啡的好去處。人民網 尹馨攝

去年,張軍曾向寧洱縣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在那柯裡景區增設一條茶咖旅游線,從品牌到咖啡館,匯聚眾多從業者的力量,講好屬於寧洱的“咖啡故事”。

“有一群人用心做事,用新興的理念推動,再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來體驗,農旅融合才能打造出亮點,成為寧洱的響亮名片。”張軍說。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