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再進獨龍江鄉,發現公路車道變多、彎道變少——
大山深處路通達(在現場)

山頂積雪尚未融化,山谷江水奔涌而下,獨龍江河谷風景如畫。歲末年初,記者再進獨龍江鄉,又遇到了修路。細問之下,才知正逢獨龍江公路拓寬改建進入尾聲,工人正忙碌著鋪設瀝青路面。相比10年前,現在路面拓寬了不說,而且小急彎大都裁彎改直,走起來更順暢了。
2014年元旦前夕,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十分高興,謹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
10年前修路,是為了告別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如今修路,則是為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游客紛至沓來,但從貢山縣縣城到獨龍江鄉的794個拐彎讓不少人膽戰。不僅乘客難受,有的司機都不得不停車休息一會兒再接著上路。這次記者卻沒有暈車,因為道路拓寬,通往獨龍江的路更安全了。
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貢山縣獨龍江鄉。
公路隧道尚未打通時,獨龍江鄉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與世隔離,記者隻能趕在10月封山前採訪。
公路隧道打通后,進一趟獨龍江也並不容易。絕大多數路段僅能容一輛車通行,隔一段路要設置一個錯車點。
10年來,記者五進獨龍江,見証了獨龍江出行條件的改善:通隧道,裝護欄,進山時間從六七個小時壓縮到了兩個多小時。隨著公路擴建推進,單車道成了雙車道,一些特別急的彎道也改成了直道。
進獨龍江鄉的路車道變多、彎道變少,從獨龍江鄉到村裡的路況也改善了。在去獨龍江鄉最北邊的迪政當村的路上,村干部陳學龍感慨:“以前從迪政當村到鄉裡隻能步行,最快也要一天。隨著硬化道路通到村民小組,從迪政當村去鄉政府隻需要半小時。”
如今的獨龍江,不僅路好走了,還通了5G網絡、接入了大電網。獨龍族群眾山上有產業、村裡有就業,開辦民宿、農家樂,還有年輕人做起了直播,通過網絡把獨龍江的蜂蜜賣出了大山。這幾年,獨龍族群眾腰包越來越鼓。以往靠人背馬馱進出的獨龍江鄉,有了1100多位機動車駕駛員﹔全鄉4000多人,有1000多輛機動車,接近戶均一輛小汽車。
入夜時分,記者見到了“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高德榮。高德榮雖然退休了,但白天依然忙碌在各處工地。這位記者曾經跟都跟不上的老人,步履已經略顯蹣跚。但說起獨龍江鄉的發展,他還是那麼自信滿滿:“我走得慢了,但是咱們獨龍族發展的腳步更快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6日 第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